本该如此的爱情,与情何以堪的现实

标签:
和空姐同居恋爱前规则王络丹陈柏霖博洛尼 |
分类: 时尚·文化 |
很遗憾,因为时间没安排开,在九朝会的《恋爱前规则》官网启动仪式我没赶上。还有一个月电影上映,预祝票房大卖。
王络丹和陈柏霖当天到现场,也主持了博洛尼《恋爱前规则》道具拍卖。
所得款项捐献中国电影基金会
原著《和空姐同居的日子》,大致了解了一下内容,感觉这是一段“本该如此”与“情何以堪”的故事。进入商业社会后,人们的一切都在加速,或将所有时间缩短、或将过程胜率。10年前,我们可以说中国社会盛行快餐文化,不论娱乐、爱情、交际,都在短、平、快中运行,将时间切割,保留一个七零八落的自己,因为那时充满了各种诱惑与新鲜,将时间用尽在一个项目上,是对当时中国人好奇心的浪费。现在,我们则是属于流水线文化。一切要高效整合,为了最终的一个结果,可以舍弃所有过程中的体验与周折。这也是很多在职的朋友最熟悉的领导陈述风格:我只关心结果。
包括爱情。爱情的结果是婚姻,婚姻的结果是家庭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所以切莫将时间浪费在爱情,而要直接思考成为家庭后的利益关系。
社会的某一个阶段,爱情观是体现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只关心结果与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直接反映在人们的感情生活中。当然爱情的力量在2000年来诸位大师先哲笔下升华,自有其超凡脱俗的魔力,所以人们并未忘记,能够触动神经中感情基因的爱情,该是怎样。
因此看到《和空姐同居的日子》这个故事,就未免不感慨一声:“本该如此”。
最近做电视节目,和80后接触比较多,也渐渐开始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与独特文化,比如宅文化,比如贫嘴一样的交流沟通,比如感情观。他们已经跨越了懵懂,对待感情有着极现实的一面。但正因为开始成熟,他们也开始反思,而反思的,就包括他们憧憬童话般爱情、杨过小龙女般爱情、轻舞飞扬般爱情的记忆。而80后擅于自嘲的一代,了解这些感情没有物质土壤的“情何以堪”。
这两种思想的碰撞,大概就是这部小说,这部电影,能够给我们的心灵冲击。我听介绍说这部小说属于“纯爱系”,爱情与梦想是相互依存的美学元素,纯爱,应该正是击中了现代人的心理盲点。
这次电影里男主角家中包括厨房的所有家具配饰设计,博洛尼全包了。某种程度上,我们和文学家一样,也是织梦人的角色。不同之处在于工具,一个依靠文字艺术,一个使用装饰艺术。当代人缺少梦想、缺少幻想、缺少慢活的状态,因为这些都是与商品社会的价值观相悖,无法与效率挂钩的状态。但其实每个人的心灵,需要有这样一些空间用来浪费和消磨。而进行这种浪费最恰当的载体是文学,是电影;最恰当的地方,则是自己家中。因此自己的家,总与舒适、放松、幻想,这些词相连。男主角的家中,就是一个看似凌乱、但在各个细节凸现浪漫情调与幻想情怀的空间。官网启动仪式上拍卖的天使灯、铜质荷叶,都是为渲染这种气氛而存在。
这个天使灯的场景是众人心目中最美的剧照之一,也是活动当天拍卖的产品
假似真时真亦假,梦中回首镜花缘
其实“爱情”,可算是每个社会阶段,主流发展方向的大反派。中国封建社会,爱情抗议着门阀地位、三从四德,与存天理 灭人欲的各种思想;西方中世纪,爱情抵抗着教会贵族、社会变革;近代,爱情扮演与战争势不两立的角色;当代,爱情反击着商业社会的物质论,或更阴冷地揭示着已经成为一件商品的爱情本身。
在人们纷纷已将爱情人民币化、美元化的今天,一个男人或女人付出爱情的前提,是能够获得等价甚至超值的回报。人们衡量的是投入产出比,与最终结果可行性。倘若预估不利,快刀斩乱麻般慧剑斩情丝,其实就是早割肉,再投资。这部小说,这部电影,里面的故事,如家居配饰所要体现的意境一般,是乌托邦的,是没有现实根基依托的,是梦幻的。但在这样一个价值观物质化的社会,能够有一个做梦的家,是很多人补偿自己心灵枯萎的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