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买得起的艺术品何时能成为家居装饰

(2009-04-27 21:16:00)
标签:

杂谈

艺术

家居

分类: 艺术·家居

  福塞尔的《格调》,为我们讲明了一件事情:有钱并不一定使你的社会地位提高,因为这世界上总是有人不在乎你的钱财。但有生活格调和品味却必然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因而提高了你的社会等级。

 

  他在说“住房”这个话题时,把一个上流社会的家居布置分解具象化。比如起居室里有杂志,那么《读者文摘》或《家庭圈》会大幅度降低你的层次,但是可以通过《史密森学会会刊》或《艺术新闻》来达到平衡。客厅里越带有欧洲装饰风格,主人的社会阶层越高,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廊道,雕花的栏杆和扶手,华丽的锦缎墙面,黄铜门把手(得有人天天擦试,当然不会是房主人自己)。你桌子上如果摆放一块大理石或水晶石制作的方尖碑,就更好了。这跟金字塔没关系,是象征巴黎埃菲尔铁塔,和那个城市某个Tiffany专卖店的良好关系。

 

  但最体现一家品味的,还是你对艺术品的收藏陈设。因为上层社会的起居室倾向于模仿艺术画廊或博物馆,中产阶级和更低阶层的起居室则与旅馆房间的格调相近。

 

  仅就经济社会的金字塔顶层来说,中国的精英们与西方并没有审美欣赏品味的太大差异。区别在于金字塔中下层,我们的中产阶级还没有学会如何用艺术品装饰自己的家。

 

  艺术品装饰与艺术收藏不同。后者有两类人群,一是投资家,把艺术品当股票炒;二是时尚行业精英,尤其是各大奢侈品品牌掌门人,他们的社会人脉中艺术家、策展人、美术馆长、拍卖行老板的比例可能占到了40%,他们收藏的艺术品很多被直接运用到品牌营销中。而前者,更应该是“买得起的艺术”。同样,它与工艺品也不同,工艺品没有作者的自我表达,没有思想性和社会性。而艺术品在工艺上不一定是完美的,但一定是有表达的。

 

  让艺术品进入家居装饰,首先需要满足人们的从众心理,这一点在中国就有问题。国外经常出入设计型餐厅、酒店的是时尚人士,他们有最佳的公众效应,收藏喜好和艺术品味能影响到大众。中国不一样,出入高档会所的都是富裕人群,因为中国人在应酬时才会想到这些地方。

 

  第二,就算是他们,对家居设计、装修和材质的审美有了自己的认识,欣赏水平出现了质的提高。但因为装饰不是艺术投资,进入家装这个过程反而是缓慢的。艺术品收藏纯属收藏,被当作装饰品的仍然是非常便宜的作品。虽然价位在2-3万元的高仿作品开始被慢慢接受,但是还没有出现购买一般原创作品进行装饰的趋势。

 

  第三,用艺术品来装饰家居,是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引导的。中国决定装饰细节的90%还是设计师,他们最有机会告诉顾客应该用艺术品来做装饰,但是他们没有这样的意识。我们就正在培训我们的设计师,提升他们的素质,让他们能引导顾客购买他们需要的艺术品。

 

  对于国外的中产阶级来说,家庭装饰性的艺术品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国内很多媒体也都在讲,如何用艺术品做装饰,还有要点一二三四。但想要到西方社会用艺术品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格调的程度,基本还要08年奥运之后,中国的品牌哲学成熟了才能走出来。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没有厂家潜移默化的启蒙,是不会出现大批中产收藏家的。

 

  当然,把购买艺术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也暗合炫耀展示心理。这就像金融机构开设艺术品理财产品一样,虽然这是各个产品中最不赚钱的,但中国不是华尔街,搞不出天花乱坠的产品,趋同性很大,可艺术品理财却能体现金融机构的特色和水准。大众炫耀展示的消费式奢侈品,想LV、Chanel,闲钱充足,人能共有。而对于需要一定审美趣味的艺术品,却不仅仅和金钱相关。艺术品市场经历收藏、投资的发展阶段后,作为艺术市场金字塔最底端的、支撑艺术市场持久健康发展的艺术品消费市场也会兴起,让艺术品开始跨入消费时代。

 

  艺术品真正能买得起了,中国人的家居装饰就将在现代设计感、风水这些标准后,又增加一个重要维度。

 

   蔡明自留地“蔡园子”(点击进入博客圈),欣赏铸造生命力的家居,阅读大师心灵的设计,把玩优雅刺激的时尚。

   蔡明推荐文章:

 

    白领最爱的人性化家居设计

    向白领底层化宣战

    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艺术

    被弗洛伊德嫉妒的艺术家们

    中国也曾是一个时尚帝国

    只有愚人节能“光明正大”地说谎

    没钱买房就来住木屋吧 

    把灵魂卖给了国际化的迪拜

    山寨也要有职业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