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奋斗里的艺术村:其实挺小儿科的

(2007-12-21 13:04:18)
标签:

影评/乐评

分类: 生活·心情

    上一篇博客提到了《奋斗》,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一些朋友也想让我再多说一些有关《奋斗》中的艺术村的内容。

    在《奋斗》中,艺术村是“在北京建一个像格林威治村一样的艺术家村,中心广场上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迷宫,玻璃结构,无用而叫人迷惑,当然,也可能会有商业价值,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容易识别的标志性建筑,这个迷宫象征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象征着我们的生活--四周是一些坚固实用的住宅,租金便宜,还有可供小型演出用的小剧场,一些可开画展的酒吧与饭馆,还有一些艺术学校。”

    当初我和石康谈到的艺术区要比这个好玩的多,有意思的多,大家从《奋斗》电视剧里看到的艺术村其实挺小儿科的。

奋斗里的艺术村:其实挺小儿科的

            这个就是当时与石康谈的“GBD北花园艺术区”效果图
    这个不能怪老友石康,剧本是为人物和故事而活,归根到底是为了凸显里面的角色,编剧会对剧本进行修改,会对从生活提炼来的东西进行删除或是添加,不巧的是在《奋斗》中,艺术村被简化了。

奋斗里的艺术村:其实挺小儿科的

    我的“GBD北花园艺术区”构思始于一本《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那本书分析了美国的各个城市为什么消亡,为什么有旺盛的生命力,因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城市是可以自给自足,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它的公共设施和娱乐设施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都可以为市民做出贡献,没有一个街道和咖啡馆是没用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各具作用。

奋斗里的艺术村:其实挺小儿科的

    当时,我准备要做艺术区,可是这个艺术区要怎么去弄,又会有什么不同?一般的艺术区白天有人,晚上却连鬼都捉不到一个,而酒吧则是晚上生意好,白天却是关门休息,都不能24小时充分利用,不管是艺术区还是商业项目,都是砸钱,项目本身不能盈利。
    一个单独的艺术区很难存活,限制了人群,要想有自己的生命力,就应该像一个城市一样,一个城市必须有公共设施,要有街道、广场,也要有私人设施,要有咖啡馆、快餐店,所有适合的功能都结合到一起才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只是一个咖啡馆就没法活下去了,要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才能活下去。
    我做这个艺术区就是要让艺术区自己盈利,具有生命力,24小时循环利用,能够自己新陈代谢,不用管他而能自己活下来。打个比方,按道理说,京剧、昆曲单独很难活下来。但是在艺术区不一样了,这里面的环境会聚集那么一群人,他们来看实验话剧音乐会或者是画展,他们看多了,看腻了,看到京剧和昆曲,就想去换换口味,看一下吧。如果把京剧单拿出去就很难活,可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它就可以活下来了。
    在这么一个环境中,你早上来了,可以看画展,参观艺术馆,下午看实验话剧喝咖啡,晚上就可以听京剧,之后艺术的东西都看够了,就可以去世界名牌专卖店,去看看名牌,购购物,你的生活丰富了,你也给里面的艺术家带来了生存的机会。让你24小时都能有的玩,玩的还不一样。这样一天24小时都能够吸引人,而不是有些时段空旷,有时繁忙。
    所以我的艺术村里从艺术、欣赏、娱乐、购物到休息什么都有,就像一座创意城市,有着吃喝玩乐的一切功能。让创意的居民在城市里自由呼吸,自由赚钱,自由消费,自由生活。
 
GBD北花园艺术区相关链接:
征集民间最狂热的建筑理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77d1b010008kg.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