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蓝云论坛~~靳尚谊的发言

(2006-07-11 16:56:25)
分类: 时尚·文化

蓝云论坛(上)

 

北花园初具规模。

 

蓝云论坛~~靳尚谊的发言

 

在玻璃房子里举办的蓝云论坛已经结束了。

 

蓝云论坛~~靳尚谊的发言

 

这次邀请了许多知名人事,总体来说论坛气氛和谐融洽。与会嘉宾分别做了致辞。

 

蓝云论坛~~靳尚谊的发言

 

主持人:云浩    学者  油画家  内蒙古青年油画学会会长  蓝云论坛发起人

 

蓝云论坛~~靳尚谊的发言

 

靳尚谊  油画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蓝云论坛~~靳尚谊的发言

 

靳尚谊:合理控制城市发展速度,做好城市规划

 

云浩(主持人): 靳先生能够出席论坛使我感到意外,第一是他年事已高,而且他工作那么繁忙,他在艺术界的知名度那么高,他在民间的聚会中不遗余力地把他对城市的理解体现在方方面面,这个我还是要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身份向您表示感谢。

 

靳尚谊:蔡总要在这个地区搞一个文化产业园区,做艺术的一个园区,而对于城市建设大家谈一谈,恐怕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可能对于未来这个地区,或者对于北京市的整体城市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现在经济发展得很快,非常非常的快,恐怕在世界上没有像中国这样发展速度这么快的民族。

 

伴随而来的更加特殊的就是城市建设也出奇地快,这个比经济发展还要可怕。因为人类历史上,包括西方的发达国家, 250年来,它的城市发展都是建筑史的发展,虽然在现代社会之前,农业社会城市发展很缓慢了,但是工业化以后,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的城市建设发展都比较快了,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三个阶段城市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他们再快,赶不上中国近20年的发展,或者说10年发展的速度,再或者说近5年的速度。

 

这个速度是世界上少有的,但是带来一大堆问题,这个问题越往后越会出现。今天这个城市论坛可能是两方面的论题,一个是我们的速度怎么能控制在科学的、合理的范围,我说了,这个速度如果不控制,造成以后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比如说水资源的问题,我们的北京城市,49200万人口,现在1300万人口了,而且现在还不断地发展,这个建筑不断地增加,面积不断地扩大,它需要的资源,水的资源和其他的资源越来越多,中国的北方特别是北京是缺水的城市,建筑增加得快,现在的耗水量和耗电量成倍地增加,怎么解决,这个中央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了,谈到了科学发展观,我们要谈建筑,就不能不涉及到,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所以现在要建设节约型城市,现在有一些节约型的建筑出现了。

 

第二,现在整个的建筑环境,西方发展国家他们是有经验的,近代史的发展是很关注的,不说别的,拿破仑时期,法国对于城市建设已经考虑得很长远了,他现在的所有广告,现在地下一个大的城市管道,什么线路啊,都规划好了。中国整个是混乱的,挖了填填了又挖,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现在是21世纪啊,所以在整个的城市规划上,历史很短,我们进入现代还不到一百年,辛亥革命以后很短,这一百年老打仗,建设都谈不上,我们没有经验。我们古代是有经验的,北京城是很完整的,地下的水系等等都有,那是农业时期早期的一个设想,和工业不一样,在近代就顾不上了,因此在整个城市规划包括设计,包括环节,环境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环境对于中国来讲,包括北京,又是一个不同于西方的一个非常大的一个问题。

 

城市规划应该是统一的,应该是每个城市有自己的特点,中国有它的特点,有建筑的历史,北京城某一个城市有它的特点,这个也要尊重,北京城在世界建筑上是很完整的,这个城市现在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到现代化转换过程中,怎么转换合适,又符合传统的风格又要适合现代人的需要,这是一个研究课题,当然从学术角度讲,西方的现代建筑和它的传统是延续下来的,它有早期的高层建筑教堂,转到60年代的方盒子,它的转换是自然的,中国就很困难,中国是单层大屋顶的形式,和当代的高层建筑怎么结合,从艺术上是极其难的,这不光是中国遇到的,东方国家都遇到的,中国尤其严峻,因为它原来的这个城市太完整了,所以这就对中国的城市建筑设计,包括和环境的关系,提出了一个非常新的,很难的一个课题。

 

再加上我们近些年我们整个城市的建设,解放以后,刚刚建立的建筑专业,不久就文革了,就停滞了,这几年没有搞什么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近二十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就开始了,非常快,建筑界的朋友我接触过,他们手中的活多得不得了,要很快地完成,就这种做法和西方人不一样,西方的设计要很多年反复推敲,工程设计得非常细致,然后再施工,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设计过程,中国不允许,很快,要求一年完成、两年完成,还有几个月就完成,不允许推敲,这对于一个建筑来讲,就很难完善,这是中国很特殊的情况。

 

中央美院新建的美术馆是找的日本的设计师,他是很负责的,说要两年完成,他说这太快了,要推敲啊,建筑设计跟画一张大的画一样,需要做各种准备工作,每个构图每个细节都要推敲,两年不算太快了,比较慢了,他就觉得我们太快了。我们要面临这样一个现实,我希望今后我们的建筑,在这样的形式下,我们怎么能够考虑问题稍微长远一点,设计、规划得稍微认真一点,这样不至于盖完马上就不行,再拆掉。北京现在是在进步,90年代前后设计的就不如现在的好,今后再搞就要避免这些情况,尽可能地考虑周密一些。

 

蓝云论坛~~靳尚谊的发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