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惯匪 十八
| 分类: 梦里关山 (纪实,传奇) |
如果战斗是在克东发生的,于毛子匪帮恐怕早就被打掉了,根本跑不了。那里主要是平原,树林以外,一马平川看都能看出十几里地去,打散了的土匪望哪儿藏啊?这也是王西屏等几个逃匪怎么跑都跑不过搜捕的原因之一。
拜泉就不一样了,从拜泉到克山是平原区和兴安岭交界处,有山有水,抗战初期,马占山所部骑兵檀自新(此人西安事变时曾绑架杨虎城的老娘,匪性甚足)部,炮兵朴炳珊部曾利用这里的地形和日军狠狠打过几仗,打到1932年11月被高波旅团击败的时候,还能安然撤出,便是拜地利之赐。
但倪钦他们的追捕还是很有方向性的,主要沿着山地和平原林地的边缘寻找残匪的踪迹。平原区我军兵力集中,控制较严,于毛子他们不敢走,而他们又是骑匪,马匹不适应纯粹的山地。结果真的被公安人员发现了土匪留下的记号。而追踪依然不易。地形这东西不分敌我,抗战时帮着中国人,到这时候帮着土匪,公安人员搜捕的时候隔着个山头就是看不见匪在哪里。
直到越狱后第五天夜间,搜索中眼尖的倪钦忽然发现一片树林后面隐约有道火光。
这荒山野岭的,点火的不是土匪是谁?
接近用望远镜一看,是个雪墙围子,里面隐约可见火光。推测是土匪在围火取暖,公安人员摆了个扇子面就压上去了。
三面合围,一起突击,冲过去一看,倪钦等人冷汗都冒出来了 – 火堆旁一个土匪都没有,这是埋伏!这时候大家都集中在火堆旁边,如果土匪扔个手榴弹,伤亡的恐怕不是一个两个。
但大家紧张了半天,也没见土匪来袭,倒是一阵马蹄声越来越远。
于毛子的确十分狡猾,他宿营的地方和火堆是分开的,这叫做“用火站岗”。追剿人员对这个战术不熟悉,果然扑空。
但土匪毕竟不是正规军,于毛子没有打埋伏的兴趣,遇到“官兵追贼”想的不是歼灭对手而是求生,所以只有逃跑的兴趣。发现公安人员围上了火堆,土匪们掉头就跑,这次围袭无疾而终。
又追了两天,这回土匪不敢留记号了,但其马蹄印成了跟踪方向,两天后,倪钦带人再次将土匪堵在了通音河附近一个“泡子”里。
又是三面合围,跑得疲惫不堪的于毛子毫无戒备,眼看大功告成,北面围剿部队方向忽然传来手榴弹爆炸声。公安人员认为土匪发觉了,向北面突围,立即向那个方向发起攻击。
结果到地方一看,一个土匪也没有。
原来,这又是于毛子的招数 – 把手榴弹拉上线绳挂在雪地里,这叫“手榴弹站岗”。
于毛子乘机向南面又跑了。
好在两次逃脱基本也把他的好运气耗尽,一天后拜泉本地的公安干警在南境和于毛子残匪遭遇,混战中击毙两名残匪,只有于毛子,周智富和另一名残匪鞠希增逃脱。这几个残匪都是经常在城市活动的,利用复杂的社会关系混进附近一个镇子潜伏了半个月,终于逃回哈尔滨,躲藏了起来。
这一次在克东和拜泉的交手,虽然没有彻底打掉于兴随等人,但成果还是好的,它基本消灭了于兴随匪帮在哈尔滨市外的山匪势力,使它的活动范围压缩到了哈尔滨市区。因为遭到重创,于兴随匪帮有半年左右没有大的行动,一直没有缓过劲儿来。
但这次行动也有缺憾。按照东北剿匪的做法,一定要打掉匪首,否则一个匪帮就会还有活动能力。消灭了其外围势力固然使其为害减小,但找到消灭它的线索也更加困难。
于兴随的行动也变得更加诡秘起来。
这段时间,倪钦屡破大案,成为哈尔滨公安局重要的刑侦能手。1947年3月,在汤原被击溃的毋老太太匪队残部被发现潜入哈尔滨活动,他在姜达生的指挥下,根据被捕匪交待顺藤摸瓜,破获了与其联络的国民党“国防部东北参谋联络办事处”特务案。追捕中毋老太太匪队二当家路子俭出逃,倪钦带人追击数百里,在五常县,小城子,太平沟三次截击,终于将路子俭“少将”活捉,全歼国民党“松北五省绥靖保安军第一军”第二,第三两支队。
倪钦因此也在哈尔滨成为匪类闻风丧胆的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支队总兵力二十四人。
所以,在档案中,这不是一个军事战例,而是一个治安案件。
但是,倪钦一直也没有放下于毛子这个案件,7月,刚从太平沟回来,他就在一次街道普查报告中,发现了一条隐约通向于毛子的线索。
【待续】
拜泉就不一样了,从拜泉到克山是平原区和兴安岭交界处,有山有水,抗战初期,马占山所部骑兵檀自新(此人西安事变时曾绑架杨虎城的老娘,匪性甚足)部,炮兵朴炳珊部曾利用这里的地形和日军狠狠打过几仗,打到1932年11月被高波旅团击败的时候,还能安然撤出,便是拜地利之赐。
但倪钦他们的追捕还是很有方向性的,主要沿着山地和平原林地的边缘寻找残匪的踪迹。平原区我军兵力集中,控制较严,于毛子他们不敢走,而他们又是骑匪,马匹不适应纯粹的山地。结果真的被公安人员发现了土匪留下的记号。而追踪依然不易。地形这东西不分敌我,抗战时帮着中国人,到这时候帮着土匪,公安人员搜捕的时候隔着个山头就是看不见匪在哪里。
直到越狱后第五天夜间,搜索中眼尖的倪钦忽然发现一片树林后面隐约有道火光。
这荒山野岭的,点火的不是土匪是谁?
接近用望远镜一看,是个雪墙围子,里面隐约可见火光。推测是土匪在围火取暖,公安人员摆了个扇子面就压上去了。
三面合围,一起突击,冲过去一看,倪钦等人冷汗都冒出来了 – 火堆旁一个土匪都没有,这是埋伏!这时候大家都集中在火堆旁边,如果土匪扔个手榴弹,伤亡的恐怕不是一个两个。
但大家紧张了半天,也没见土匪来袭,倒是一阵马蹄声越来越远。
于毛子的确十分狡猾,他宿营的地方和火堆是分开的,这叫做“用火站岗”。追剿人员对这个战术不熟悉,果然扑空。
但土匪毕竟不是正规军,于毛子没有打埋伏的兴趣,遇到“官兵追贼”想的不是歼灭对手而是求生,所以只有逃跑的兴趣。发现公安人员围上了火堆,土匪们掉头就跑,这次围袭无疾而终。
又追了两天,这回土匪不敢留记号了,但其马蹄印成了跟踪方向,两天后,倪钦带人再次将土匪堵在了通音河附近一个“泡子”里。
又是三面合围,跑得疲惫不堪的于毛子毫无戒备,眼看大功告成,北面围剿部队方向忽然传来手榴弹爆炸声。公安人员认为土匪发觉了,向北面突围,立即向那个方向发起攻击。
结果到地方一看,一个土匪也没有。
原来,这又是于毛子的招数 – 把手榴弹拉上线绳挂在雪地里,这叫“手榴弹站岗”。
于毛子乘机向南面又跑了。
好在两次逃脱基本也把他的好运气耗尽,一天后拜泉本地的公安干警在南境和于毛子残匪遭遇,混战中击毙两名残匪,只有于毛子,周智富和另一名残匪鞠希增逃脱。这几个残匪都是经常在城市活动的,利用复杂的社会关系混进附近一个镇子潜伏了半个月,终于逃回哈尔滨,躲藏了起来。
这一次在克东和拜泉的交手,虽然没有彻底打掉于兴随等人,但成果还是好的,它基本消灭了于兴随匪帮在哈尔滨市外的山匪势力,使它的活动范围压缩到了哈尔滨市区。因为遭到重创,于兴随匪帮有半年左右没有大的行动,一直没有缓过劲儿来。
但这次行动也有缺憾。按照东北剿匪的做法,一定要打掉匪首,否则一个匪帮就会还有活动能力。消灭了其外围势力固然使其为害减小,但找到消灭它的线索也更加困难。
于兴随的行动也变得更加诡秘起来。
这段时间,倪钦屡破大案,成为哈尔滨公安局重要的刑侦能手。1947年3月,在汤原被击溃的毋老太太匪队残部被发现潜入哈尔滨活动,他在姜达生的指挥下,根据被捕匪交待顺藤摸瓜,破获了与其联络的国民党“国防部东北参谋联络办事处”特务案。追捕中毋老太太匪队二当家路子俭出逃,倪钦带人追击数百里,在五常县,小城子,太平沟三次截击,终于将路子俭“少将”活捉,全歼国民党“松北五省绥靖保安军第一军”第二,第三两支队。
倪钦因此也在哈尔滨成为匪类闻风丧胆的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支队总兵力二十四人。
所以,在档案中,这不是一个军事战例,而是一个治安案件。
但是,倪钦一直也没有放下于毛子这个案件,7月,刚从太平沟回来,他就在一次街道普查报告中,发现了一条隐约通向于毛子的线索。
【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