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奇闻之封阳台的会失业 下

(2011-09-22 12:04:35)
标签:

文化

分类: 海东碎叶 (异域,散记)
仔细看日本公寓楼的阳台就会发现,同一层的住户,阳台都是连成一体的,中间只隔一块又轻又薄的挡板。这种挡板,必要的时候,只要一脚就可以踹开,阳台打通之后,就是一条连接各家的走廊。走廊的两侧尽头,则有连接各层的楼梯。日本各种公寓楼鳞次栉比,这种阳台的设计却几乎是标准的。

原来,这是日本人被烧怕了以后,作出的奇特设计。

烧怕了?这从何说起呢?

原来,日本历史上就是个多火灾的地方,而且因为其传统建筑多半为木制乃至纸制结构,每有火灾必是损失惨重。于是日本人把“地震,海啸,火灾,老爹”称为世界四大可怕之物。

二战以后,日本社会从穷兵黩武转入经济发展的轨道,民用建筑也逐渐转入钢筋混凝土结构,按说,火灾应该减少才是,但看其记录,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经济进入大发展时代,似乎火灾也进入大发展时代。日本战后几起损失最惨重的火灾案件,都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后。

1968年11月2日,日本著名旅游胜地有马温泉的池之坊满月楼酒店发生火灾,三十名住客丧生。


大阪煤气爆炸事故现场

1970年4月8日傍晚,大阪府大阪市北区菅荣町发生煤气管道泄漏事件,随即发生大爆炸,造成79人死亡。

1972年5月13日,大阪市南区的千日大厦发生火灾,造成118人死亡。

1973年11月29日下午,熊本县熊本市下通1丁目的大洋百货商店发生火灾,波及其上的公寓,造成103人死亡。

1976年1月6日,京都市左京区的平安神宮被放火,这座明治年间的重要文物建筑群几乎全部付之一炬。

……

类似的案子层出不穷,单是大阪一市,在那个时代,每年死人的火灾就以两位数计。直到2008年,日本政府统计每年百万人中火灾死亡人员比率的时候,东京还是北京的六倍以上,而3更夸张,达到十二倍以上。

日本的各城市火灾死亡率统计图 2008

大兴安岭一把火烧得中国人人人自危,这么多把火,不把日本人烧毛了才怪。

问题是,日本人也不是做就的烧胚,为啥这火老追着日本人的屁股烧呢?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经济大发展时代,日本的火灾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让我们来看看前面提到的几起火灾,就会对当时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掌握。

满月楼的火灾,开始于半夜锅炉房起火,住客们闻警而逃,但酒店和夜总会在同一座楼中,娱乐业老板把酒店改造得如同迷宫,结果很多人都没跑出去。据说消防队员冲进着火楼层,看到一排衣着清凉的女郎坐在沙发上,仿佛睡着了一样,皮肤都是樱桃般的颜色 – 这种艳色是典型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满月楼火灾现场
大阪煤气爆炸,缘于野蛮施工,造成煤气管道受损,抢险车上的明火引燃了外泄的煤气,情况已经十分紧张。而指挥救险的长官因为已经向外界公布火势得到控制,把试图撤退的建议视作怕死,严令警察和消防队员就地灭火。六分钟之后,一声巨响,地面炸开一条一百五十米长,十米宽的火沟,正在工作的救险人员大多做鬼。

千日大厦的火灾,最初只是半夜女装商场起火,但火势蔓延中竟然无人报警!原因是当时还没有手机,顾客无法报警,而该大厦管理混乱,大厦名义上的所有部门日本梦观光公司只是收管理费,真正使用大厦的商家不具有夜间在该大厦营业的许可,夜间营业属于双方的Under-table的协议。担心事情败露使商家报警迟疑,反而试图联系梦观光公司。延误中这座多次被鉴定为“消防系统不合格”的老楼已经大火熊熊,试图逃生的顾客发现原来的安全通道已经被改造成了商场的储物间……

大洋百货商店着火之后,对消防设备陌生之极的工作人员发现消防水管没有足够水压,固体灭火器放不出灭火粉末,试图降下放火隔门的时候才注意到隔门下方堆放了大量坐垫,根本放不下去。慌乱中用水桶救火的努力,只能让人想起螳臂当车。

平安神宫是被左翼激进人士放火点燃的,赶到现场的人们发现这里根本没有设置过灭火装置。

六十年代的高速发展,使日本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的土地价格暴涨。为了满足更多人的生活需要,城市中乱搭乱建严重,人们的生存空间变得异常狭小;而经济发展使经营利润暴增,考虑到多一个柜台就是多少利润,不着火的时候只是空占地方的消防通道成为众人眼中的肥肉。争分夺秒赚钱已经红了眼睛的老板们无人顾得上考虑消防问题,而部分乐得分肥的消防检查官员更把管理理解成了“管理费”。与战前日本火灾主要由天灾造成不同,日本大发展时期的火灾,更多应该归结为人祸。

着火了,和尚也没辙,顶多,把火灾改称涅磐

或许是惨重的损失让日本政府痛定思痛,也或许赚了钱的人们终于明白钱是要有命花的。七十年代之后,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扭转总是发烧的局面。

其中之一,就是要求所有公寓建筑,除正常出入的楼梯外,还要保障有一条备用的逃生通道。

在地价昂贵的日本,这种要求简直让房地产商咧嘴。但最终被他们想出了办法 -- 日本的公寓楼,阳台不让封,上面不让放杂物,是因为此处属于房屋设计时备用的防火安全通道。这样,无需专门设计和空间,就满足了政府的规定。因为阳台的这个功能,它在建筑中属于“公有部分”,而日本卖房子只算使用面积,所以阳台就成了开发商的“赠品”(当然价格会打进使用面积中)。购买房子的人们大多不会在乎这玩意儿是不是赠品,都会在计算自家使用面积时自动将其计入,沾沾自喜并在买了房子后才琢磨过味儿来。

不管怎么说,给自己增加一条逃命的路,大多数人就算多少有点儿不便,也能接受。

所以,封阳台的,到日本绝对是没市场的,因为它违法。

说起来,日本为了减少火灾发生和降低其危害,可不仅使过这一招。大洋百货店火灾后,日本政府修改建筑物防火条例,把街上一大批容易上火的老家伙判了拆刑。而且,经常组织或督促企业拉警报组织防火训练。

企业里这种事儿做得多了,不免让人烦,萨每到这种时候,感到一些日本同事也都在走过场,连拉消防水管都是在敷衍。不过,这种训练应该还是有用的,让在大楼里办公的人们即便不能掌握防火器材,也会明白着火了从那儿跑。

只是如果消防训练是政府组织的,常会有更大的吸引力,很多人都会抢着参加。原因呢 –

为了吸引大家参加消防训练,日本政府在组织这种事时,经常会从宝冢歌剧院这类地方请来一些腰肢纤细的女明星爬消防梯

哦,这一招,还真是挺灵的。
[完]
[紧急通知:老萨在hotmail上的邮箱出了问题,朋友们如果有事请通过Kuwaharaybj@yahoo.co.jp与我联系,谢谢。]

老萨影集

你从未见过的北京城: 老萨独家收集的百年老照片

遗忘在异国的中国海军老萨在日寻访北洋水师遗迹

家有小女初长成小小魔女成长日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