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奇闻之封阳台的会失业 上

标签:
文化 |
分类: 海东碎叶 (异域,散记) |
一次和朋友谈到捏着鼻子灌药也不见起色的日本经济,对方子侄正要过去留学,听了不免紧张,忙问萨不景气之下日本的工作可好找?
“好找。”萨给他吃了个定心丸,“日本虽然经济不景气,可人口更不景气,缺乏劳动力,所以只要肯吃苦,找工作八成是不成问题的。不过,也得看哪个职业,比如修电器的,编程序的,过去了肯定抢着要,要是装修队封阳台的,那,就非失业不可。”
一句话勾起了对方的兴趣,问我怎么封阳台的在日本会失业,难道日本没人封阳台吗?
还真是见不到日本有人封阳台。日本的公寓楼一般都带有象船舷走廊一样宽阔的阳台,通常面积在十平米以上,而且采光甚好。如此,按照我国的装修习惯,找装修队封起来岂不是一间颇为敞亮的小书房?在寸土寸金的日本,这可以算是个不小的诱惑 – 我至今认为日本人习惯睡榻榻米而不是床,一个潜意识的原因就是可以让房间显得大一点。
然而,偏偏日本人不但不封阳台,而且阳台上也看不到哪个老太太堆放杂物,也就是晾几件衣服,放几盆花而已。所以远远看去,日本的公寓楼通常都显得颇为清爽。曾有不少人面对这一点赏心悦目,感叹到底是发达国家,人民素质如此之高。
“冲日本这个状况,封阳台的到那边看来真的要失业啊。”朋友点头,他不操心这个,他那个侄子是计算机学院毕业的。
然而,也许是搞IT时间长了人容易魔怔(魔怔,不知道什么意思?哦,这个词现在不大用了,用现代汉语说,大概就是边缘型心理变态的另一种说法 – 你的明白?),这小伙子略加思索后,很认真地说:“在日本封阳台这个业务没前途吗?我觉得您这个看法不见得对。”
哦?听听你的道理。萨说。
小伙子咂咂嘴唇,给老萨讲了一段历史故事 -- 古时候有个老头卖鞋,生了两个儿子。他让俩人到越国,也就是浙江去开展业务,老大去了一看就回来了,说爹,这买卖没法做。老头说为啥呢?老大说,越人的习惯是披发跣足,人家根本就不穿鞋啊。老二去了,立刻拍电报回来 – 钱多,人傻,快来!老头赶紧问老二怎么回事儿,老二说爹,大买卖啊,这儿的人都还没鞋穿呢!日本人不封阳台,咱不会教他吗?
“学好不容易,学坏还不容易?”小伙子富有哲理地结束了自己的发言。
“这孩子是学计算机的吗?”萨半天才回过神儿来,赶紧问他叔叔。
“哦,他那班主任是一网络小说写手……”朋友答道。
服了,一网络写手教出来的学生就有这样的商业思维,难怪人家说世界上的钱都让中国人给赚了去了。
不过,萨不得不告诉小伙子,在日本封阳台,真是行不通的。因为从法律上来说,在日本买公寓,阳台不是你家的,而是开发商赠给你的礼物,不用付钱。可这玩意儿你只有使用权,所有权是属于日本政府的,如果你敢封阳台或者在阳台上堆破烂杂物,那是一种犯法行为,轻则受到管理员的警告,重则会被告上法庭的!
啊?此言一出,不免有人出来理论 – 第一,哪有买房赠阳台的开发商?连王石和潘石屹那样的大善人都没这样干过…… 第二,日本政府是吃河水长大的?也管得太宽了吧。就算封阳台有碍观瞻,在阳台上放什么,他管得着嘛?!
在国外生活,还真会经常遇到些吃河水长大的家伙。
比如,萨弟在澳大利亚买房的时候,曾经想给自己造一个钓鱼小屋 – 此处土地便宜,萨弟以圈地运动精神买下的院子居然临一条小河,里面肥硕而明显愚蠢的游鱼清晰可见!这小子自幼手巧,找了一堆木板钉吧钉吧,在河边造出一个小木棚,计划着没事了往里一坐,就是一个风雨不侵的钓鱼翁。
没想到还没等启用呢,警察就找上门来了,勒令拆除。
原来,按照当地法律,在自己的领地上搭建任何建筑,要首先征得周围邻居的投票审查批准 – 其设计必须与整个小区的风格统一,不许独出心裁。
那就……审批吧。这下子萨弟可坐了蜡,当初为了图清静,找的这个小区多为传统的欧洲移民。如今一班古板的老头老太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萨弟野兽派的设计。
那,您说该怎么盖,我就怎么盖呗。萨弟算好脾气,但等看到某邻居老头拿出一个哥特式的设计草案来,还是差点儿掀了桌子 – 俺是要钓鱼啊,俺不是要修教堂啊!
入乡随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您说是吧?
说起来日本这方面还算比较宽松,你家的地里爱怎么修就怎么修,爱干嘛就干嘛,只要不是蒸煮恶臭物或者大喇叭放音乐骚扰邻居就没人管你。偏偏在阳台问题上,却是管得寸步不让。
这总要有个理由吧?
说来话长,这还是日本大发展时代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待续]
[紧急通知:老萨在hotmail上的邮箱出了问题,朋友们如果有事请通过Kuwaharaybj@yahoo.co.jp与我联系,谢谢。]
小小魔女成长日记
“好找。”萨给他吃了个定心丸,“日本虽然经济不景气,可人口更不景气,缺乏劳动力,所以只要肯吃苦,找工作八成是不成问题的。不过,也得看哪个职业,比如修电器的,编程序的,过去了肯定抢着要,要是装修队封阳台的,那,就非失业不可。”
一句话勾起了对方的兴趣,问我怎么封阳台的在日本会失业,难道日本没人封阳台吗?
还真是见不到日本有人封阳台。日本的公寓楼一般都带有象船舷走廊一样宽阔的阳台,通常面积在十平米以上,而且采光甚好。如此,按照我国的装修习惯,找装修队封起来岂不是一间颇为敞亮的小书房?在寸土寸金的日本,这可以算是个不小的诱惑 – 我至今认为日本人习惯睡榻榻米而不是床,一个潜意识的原因就是可以让房间显得大一点。
然而,偏偏日本人不但不封阳台,而且阳台上也看不到哪个老太太堆放杂物,也就是晾几件衣服,放几盆花而已。所以远远看去,日本的公寓楼通常都显得颇为清爽。曾有不少人面对这一点赏心悦目,感叹到底是发达国家,人民素质如此之高。
“冲日本这个状况,封阳台的到那边看来真的要失业啊。”朋友点头,他不操心这个,他那个侄子是计算机学院毕业的。
然而,也许是搞IT时间长了人容易魔怔(魔怔,不知道什么意思?哦,这个词现在不大用了,用现代汉语说,大概就是边缘型心理变态的另一种说法 – 你的明白?),这小伙子略加思索后,很认真地说:“在日本封阳台这个业务没前途吗?我觉得您这个看法不见得对。”
哦?听听你的道理。萨说。
小伙子咂咂嘴唇,给老萨讲了一段历史故事 -- 古时候有个老头卖鞋,生了两个儿子。他让俩人到越国,也就是浙江去开展业务,老大去了一看就回来了,说爹,这买卖没法做。老头说为啥呢?老大说,越人的习惯是披发跣足,人家根本就不穿鞋啊。老二去了,立刻拍电报回来 – 钱多,人傻,快来!老头赶紧问老二怎么回事儿,老二说爹,大买卖啊,这儿的人都还没鞋穿呢!日本人不封阳台,咱不会教他吗?
“学好不容易,学坏还不容易?”小伙子富有哲理地结束了自己的发言。
“这孩子是学计算机的吗?”萨半天才回过神儿来,赶紧问他叔叔。
“哦,他那班主任是一网络小说写手……”朋友答道。
服了,一网络写手教出来的学生就有这样的商业思维,难怪人家说世界上的钱都让中国人给赚了去了。
不过,萨不得不告诉小伙子,在日本封阳台,真是行不通的。因为从法律上来说,在日本买公寓,阳台不是你家的,而是开发商赠给你的礼物,不用付钱。可这玩意儿你只有使用权,所有权是属于日本政府的,如果你敢封阳台或者在阳台上堆破烂杂物,那是一种犯法行为,轻则受到管理员的警告,重则会被告上法庭的!
啊?此言一出,不免有人出来理论 – 第一,哪有买房赠阳台的开发商?连王石和潘石屹那样的大善人都没这样干过…… 第二,日本政府是吃河水长大的?也管得太宽了吧。就算封阳台有碍观瞻,在阳台上放什么,他管得着嘛?!
在国外生活,还真会经常遇到些吃河水长大的家伙。
比如,萨弟在澳大利亚买房的时候,曾经想给自己造一个钓鱼小屋 – 此处土地便宜,萨弟以圈地运动精神买下的院子居然临一条小河,里面肥硕而明显愚蠢的游鱼清晰可见!这小子自幼手巧,找了一堆木板钉吧钉吧,在河边造出一个小木棚,计划着没事了往里一坐,就是一个风雨不侵的钓鱼翁。
没想到还没等启用呢,警察就找上门来了,勒令拆除。
原来,按照当地法律,在自己的领地上搭建任何建筑,要首先征得周围邻居的投票审查批准 – 其设计必须与整个小区的风格统一,不许独出心裁。
那就……审批吧。这下子萨弟可坐了蜡,当初为了图清静,找的这个小区多为传统的欧洲移民。如今一班古板的老头老太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萨弟野兽派的设计。
那,您说该怎么盖,我就怎么盖呗。萨弟算好脾气,但等看到某邻居老头拿出一个哥特式的设计草案来,还是差点儿掀了桌子 – 俺是要钓鱼啊,俺不是要修教堂啊!
入乡随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您说是吧?
说起来日本这方面还算比较宽松,你家的地里爱怎么修就怎么修,爱干嘛就干嘛,只要不是蒸煮恶臭物或者大喇叭放音乐骚扰邻居就没人管你。偏偏在阳台问题上,却是管得寸步不让。
这总要有个理由吧?
说来话长,这还是日本大发展时代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待续]
[紧急通知:老萨在hotmail上的邮箱出了问题,朋友们如果有事请通过Kuwaharaybj@yahoo.co.jp与我联系,谢谢。]
老萨影集
你从未见过的北京城:
遗忘在异国的中国海军:
前一篇:为朋友书所作序言 -- 还我头来
后一篇:日本奇闻之封阳台的会失业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