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沉浸在桨声灯影里的淮扬菜

(2015-01-06 09:06:51)
标签:

美食

南京:沉浸在桨声灯影里的淮扬菜    

  /朱红

    倘若一个不爱吃鸭子的人到南京,恐怕会有些惴惴不安,餐桌上少了鸭子当话题,这桌饭必然吃得寡然无味。鸭子在南京人心目中有极高的地位,随便那个家庭主妇都能做几道拿手的鸭子菜肴。最不济的主妇,也会在遍布街头的卤水店里买只盐水鸭解解馋。

     更有甚者,研究出全鸭宴,二十多道与鸭子有关的冷碟热菜点心小吃铺陈一桌,令人看了叹为观止。南京素有“金陵鸭馔甲天下”誉称。南京制鸭历史能追溯到先秦吴国,当时就开始筑地养鸭。在南朝,陈霸先曾率军在覆舟山一带抗击北齐军的入侵,陈军“人人裹饭,媲以鸭肉”,“炊米煮鸭”,使得士气大震,终于以少击众,大获全胜。小小的鸭子也能鼓舞士气,竟然还被记载到了史书中,也算是段传奇故事吧。到了明代,金陵烤鸭俨然成了宫廷宴席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上等佳肴。至于现在风靡北京的北京烤鸭,也是从明成祖迁都北京,由南京的御厨带到北京去的。

 

南京:沉浸在桨声灯影里的淮扬菜

南京著名摄影师孙晨摄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三种天工钟毓集一处乃是风水宝地,再加上地处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市场繁荣,六朝帝王将相都喜欢将家安在南京城。南京向来为东南重镇,一直是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天时地利的优越条件,为淮扬菜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西晋左思在《吴都赋》中追忆南京的繁华,提当时富人已经开始“珠服玉馔”。到了东晋的时候,南京的酒楼则遍布街巷最为有名的要数孙楚酒楼唐代大诗人李白路经南京时,还登临该楼赋酒吟诗:“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由此亦可想见当年南京的餐饮已经极具规模

       南来北往的人多了,各地风味吃食也涌入南京城,以至于这里的吃喝,既有西域传进的烤肉、涮肉,南方闽粤带来的烤鹅、鱼生,西南湘蜀传进的红油鱼香,东南江浙的叉烧、腊味,也有南方的米粽、蒸饺,北方的胡饼、锅盔。这些美食佳肴也渐渐融入到当地的淮扬菜当中,并以独特的面目示人,使得南京的菜肴具有京东大菜之称!

南京:沉浸在桨声灯影里的淮扬菜



南京:沉浸在桨声灯影里的淮扬菜

 南京的淮扬菜特别注重滋味,兼取四方之美,适应八方之味,讲究七滋七味,即酸、甜、苦、辣、咸、香、臭;鲜、烂、酥、嫩、脆、浓、肥,以咸为主,咸甜适宜,酸而不涩,苦而清香,辣而不烈,脆而不生,浓而香醇,肥而不腻,浓而不薄

 皇帝的个人爱好,决定了一个地方菜肴的兴衰,也掌握着某个菜系的命运。明太祖朱元璋大概很喜欢吃喝,建都南京时,这里酒肆林立,光在城内交通要道上建的官办大型酒楼就多达16个,城内大小酒楼更是多达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多个。

南京:沉浸在桨声灯影里的淮扬菜

 

明太祖则玩兴甚浓,元宵节上竟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盏,不成想衍生出秦淮画舫的繁盛,以至于此风绵延到了清朝,久盛不衰。富人坐在装扮漂亮的画舫之中,并非以舟当步,而是听曲游玩,攀附风雅,满足富人怡情的船宴小食也由此诞生。桨声灯影中的灯船画舫虽然狭小,却在菜肴点心的精致上做足了文章。这让专门记载清朝掌故遗文撰写《清稗类钞》的作者徐珂很是吃惊,他曾记载:“秦淮画舫之舟子亦善烹调, 舫之小者,火舱之地,仅容一人踞蹲,而焙鸭、烧鱼,调羹炊灶不闻声息,以次而陈。”

 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游历南京后,写《南京》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

 与那些凝结时光的建筑相比,最令人遐想的是被南京人津津乐道、大肆流行的活珠子。它的前身是一只鸡蛋,胚胎发育得刚刚好,毛还未长出,鲜活美味、体液充足,拎在手里对着光照,会轻微晃动,宛如一个剔透的汤包。敲开蛋壳一端,闭上眼睛轻轻吸吮里面的胚胎液体,味淡而鲜,据说这不见天光的小肉肉,营养价值极高。会食者撒点盐在里面,把那个宛如大眼睛的鸡胚胎挖出来吃,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人就会下意识的把头扭转过去,不敢看。

       翻看金陵淮扬菜经典菜谱,不难看到豹胎、羊羔这些食材的身影。《红楼梦》四十九回,贾母的牛乳蒸羊羔,便是把母羊剖腹,取出成形未足月的下地的羊羔来做。想必在曹雪芹的那个时代,金陵的官宦人家在觥筹交错间,已经不满足奢华淮扬菜,开始追求新、奇、特,只是豹胎、羊羔与活珠子一样,都是些永不见天日的东西。每每想到于此,总能引起心灵上的震颤。可喜的是,这种另类饮食文化已经逐渐走向没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