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技艺邵伯焖鱼

(2013-08-01 21:35:49)
标签:

美食

百年技艺邵伯焖鱼

    每到夏季,邵伯的小龙虾总令扬州人食指大动,纷纷驱车去享受小龙虾的盛宴,而到冬季,邵伯香肠的诱惑开始慢慢释放,使得过年餐桌上总少不了邵伯香肠暗香浮动的身影。或许在常人看来,邵伯的美味大抵如此。殊不知,有着上百年技艺的邵伯焖鱼,也算是当地一大特色美食,然而这种曾经停留在老扬州人记忆力的邵伯焖鱼,现在却面临失传的危险。

 

 

端午节期间,在扬州工作的邵伯人扬州惟雨趁回家探望父母,忽然想吃邵伯焖鱼,于是再三央求姐姐亲自操刀,因为他知道在邵伯大小餐馆里,很难吃到在幼年时曾带来美好记忆的邵伯焖鱼了。

 

从扬州惟雨发的实时微博做菜照片中,不难看出,邵伯焖鱼是一道很费时费力费油的功夫菜,教惟雨姐姐学做这道名菜的大厨名叫胡志祥,如今已经八十高龄,不过,自从他搬离邵伯之后,就很难在当地找到会做正宗邵伯焖鱼的老厨师了。

 

然而,越是如此,越想急切的见识一下邵伯焖鱼的真面目。据说邵伯焖鱼已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行列。终于经人指点,在邵伯龙虾一条街上的福满楼酒店,找到老板周俊,自诩为邵伯焖鱼传承人的他,当场为《品味杂志》做了一道传说中的邵伯焖鱼。 

 

要说邵伯焖鱼的原料其实不难找,用的就是扬州人口中俗称的“虎头呆子”,这种鱼头大,有着锋利的牙齿,外形看很凶猛,通体呈紫褐色,并有不规则的黑斑,鳍如蝶翼,因而又叫虎头鲨鱼。这种喜欢生长在草根边的鱼,在扬州的河边可以随处可见,虽说是不值钱的低档鱼,却因肉质鲜美,刺少,很得平民百姓的喜欢。用它来做邵伯焖鱼,无意间也点明这道有着百年历史的菜肴来自民间。

 

只见周俊开始将宰杀过的五条虎头鲨鱼要进行片鱼肉处理,由于这种虎头鲨的体型不过十六、七厘米长,身体两侧的鱼肉少之又少,五条虎头鲨总共才片出15片鱼肉来。

 

片好的鱼肉需要用蛋清和淀粉进行挂浆,倘若考究点的,应该全用蛋清稀释淀粉,然而三枚鸡蛋清的量不足以将这些鱼片沾染上足够分量的淀粉,于是加点水也算是急就章。

 

挂浆之后的鱼片要下油锅炸,这时的火候为小火。鱼片下锅之后,宛如一个个花朵在锅中绽放,只需2分多钟定型之后,迅速捞出晾凉。倘若按照传统技艺,这鱼肉必须彻底凉透才上锅复炸,或许天热的缘故,这个晾凉的过程只持续了三五分钟,周俊又点火,将鱼片放入油锅中焖炸,这时的炉火已经调到最小状,鱼片在锅中,依靠冒出点点油泡焖熟。这个过程要持续5分钟,捞出控油。

 

第三次将鱼片下油锅焖,依旧是最小火候,只不过持续的时间要长达10分钟,这时只见周俊用勺轻压已经起泡的鱼片,凭借多年的功力,判断鱼片中央是否已经炸得酥透,见有些鱼片中间还有硬心,于是捞出控油,稍微晾凉,再准备第四次下油锅焖。

 

正值梅雨季节,没有风扇和空调的厨房里闷热潮湿,而敞开的厨房门外传来知了的鸣叫声,仿佛为这种弥漫在厨房里的燥热添加新的注脚。

 

再次开火,将已经变得黄的鱼片放入油锅中继续焖炸,当周俊拿勺压鱼片听到咔咔的响声时,他面露微笑,说:这回行了,已经炸透了。于是,他拿起漏勺盛起鱼片,全然不顾鱼片滚烫,用手将漏勺里的碎渣拣了出来。据说这是为了下一道工序做准备。

 

这时,周俊忽然将火调大至中火,将鱼片又放入锅内油炸,而在另一处灶台上的小锅也被大火烧得滚烫,倒水、两勺糖、少许醋和味精,再稍稍来点盐,用水淀粉调制,将卤汁熬成粘稠状。

百年技艺邵伯焖鱼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几十秒前还在油锅里的鱼片被迅速盛到碗里,而另一碗里也是刚熬得了的卤汁,被服务员以奔跑的速度,端到客人面前,当着客人的面儿,立马将卤汁倒入鱼中,滚烫的卤汁倒入鱼中,只听到哧溜一声响,顿时鱼的香气四溢。

 

这时,吃的不再是单纯的味觉,而是来了个“味觉、嗅觉、听觉、视觉”彻底齐动员。在邵伯有句话叫跑马吃焖鱼,大抵就是为了让食客们享受这“哧溜”声吧!

 

酥脆香甜,色、形、香、味俱全是邵伯焖鱼的最大特点。从整个工艺来看,很像醋溜松鼠。

 

时至今日,很难弄得清楚做邵伯焖鱼的祖师爷,究竟是哪路神仙?不过,根据一些当地人的考据:邵伯焖鱼应从淮安长鱼席中“酥炸脆鳝”演变而来。酥炸脆鳝的做法也是:“去骨架,切成段,上蛋清糊,过两次油,炸至酥脆”。至于后面“焖”的工序则脱胎于扬州富春茶社的名菜: 醋溜松鼠。

 

在福满楼,一道邵伯焖鱼要卖到上百元。这当中,原本唾手可得,很亲民又上不了席面的虎头鲨鱼,因诸多原因,现在变得很难找,而身价却一路扶摇直上。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制作工艺复杂,耗时耗力却卖不上高价,使得餐馆也不愿意向客人提供这道邵伯名菜。

 

作为邵伯焖鱼的传承人之一,已经50多岁的周俊很想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原本他想开门收徒,不料观察下来,发觉现在邵伯的厨师大多来自外地,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热心,唯一指望的就是自己的儿子了,他希望刚满二十岁的儿子在忙过今年龙虾季之后,能到外面学习闯荡一番之后,再回到邵伯,那时周俊将把邵伯焖鱼的全部技艺教给儿子,希望能在年轻一代的手上变得发扬光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