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是不吃春卷的,超市和街头餐馆也鲜少见到此物。在北京,才第一次尝到春卷的滋味,油煎之后春卷皮焦焦脆脆,内陷是韭菜鸡肉和豆芽的完美组合,咬一口就停不下嘴来。
临近春节,作为应景之食,春卷开始出现在扬州的各个菜场里。只见穿着白大褂的师傅用一张薄如蝉翼的春卷皮,卷裹上用翠绿的荠菜和豆干丁搅拌好的馅心,叠成十公分长的春卷,十个一沓,装着透明的塑料袋中,回家用小火油炸,金黄色酥脆表皮飘散着阵阵焦香味,咬一口,翠绿翠绿的荠菜馅透着野菜特有的清香味儿。
炸春卷是可以上席的。
走在乡下的小径上,婆婆指着路两边坡地上那个个匍匐在地上,叶柄长而微宽的野菜,说这就是你们城里人欢喜吃的荠菜。顿时吃惊不已,请婆婆采摘清洗之后,剁碎做春卷馅料。
婆婆到底是过惯了苦日子的人,怕我这城里人吃不惯野菜味儿,特地买来猪肉馅与荠菜碎一起搅拌成馅儿。回家后,我买来春卷皮,凭借印象,自己动手包春卷。
刚开始很难掌握要领,馅料不是多就是少,包出的春卷也大小不一,有的像武大郎,矮冬瓜一般,有的像麻杆儿,好像随时要去踩高跷一般。摸索之后,终于包出的春卷有模有样,但还是感觉不如春卷摊上买的精细。
不过,用豆油煎炸之后,味道与超市里卖的荠菜春卷大差不差,只是肉馅料多了些,荠菜的清香味一下淡了许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