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春运车票大雪情感两性家庭生活城市事业 |
分类: 随笔杂文 |
每年的春运,大概是地球上除候鸟外最大的迁徙活动,滚滚人流,浩浩荡荡,场面既壮观又悲怆。尤其是今年,还出现了裸闯车站站长办公室,售票厅哭骂一票难求的抗议活动,南方公路还陆续发生了几起重大交通事故。网络媒体的跟进报道,让哥坐在家中尽知天下,得知尽管政府下了很大力气,但仍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没办法,人太多,忙碌一年,大家想回家跟父母妻儿团聚的心情太可以理解。这个时候,谁若敢不识时务地站出来说句:“大家都不要闹了,就在原地过春节吧,也挺好的!”刹那间肯定会被铺天盖地的砖头砸成肉饼。
其实,哥不回家过春节已有好多年。从离开家乡到现在,有七个春节没跟父母妻儿在一起了。原因很简单,工作忙回不去呀。第一年春节正赶上电站安装调试的关键时期,哥为了坚守岗位,敬业奉献,提前将老婆孩子送上回乡的列车,然后一头扎在工作第一线上,春节七天假一天都没休息,再加上前后两个星期,居然连续工作了二十多天。这种自虐疗法倒是很管用,不但为公司做出了应有贡献,还有效地分散了注意力,大大缓解了思乡之痛。只有到了除夕午夜,独坐阳台听千家万户鞭炮齐鸣,看玻璃窗上凝满湿漉漉的水雾,才感到心里很落寞。但随即就想起一大坨古今圣贤的话来,诸如“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回家过春节也无妨”,“大丈夫四海为家,何必非要回家见老妈”等等。这种激励疗法同样也很奏效。
此后一连五个春节,哥都是事先将老婆孩子送上火车或飞机,然后一个人坚守阵地。他们到老家后,除了在大姨姐家花天酒地,吃喝玩乐一番,大年初一,还会全权代表哥去矿区看望哥的老爸老妈,带上一些新年礼品,再送上一笔慰问金以示孝心。这让哥心里很是宽慰。久而久之,哥居然习惯了一个人的春节,还恬不知耻地写过一篇《一个人的春节乐逍遥》的博文卖弄一下子。也几乎与此同时,哥还有了个重大发现——有时候,孤独也是一种享受。偶尔换一换生活方式,有利于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些问题,包括情感的,生活的,工作的等等。尤其在这一元复始、辞旧迎新的时刻,夜晚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里,漫无边际地想想,不慌不忙地梳理一下思绪,自我总结一番本年度的成败得失,粗略策划一下新一年的一些打算,绝对是非常有必要的。还有,那份老僧入定,也会让哥灵光频现,感悟出一坨又一坨的人生大道理。
但是去年春节,老婆忽然大发慈悲,决定不回老家陪我在此过年。女儿则遭到大姨姐的勾引,决定独自飞回去陪她过年。不但有美人儿陪哥过年,而且还是二人世界,这令哥喜出望外。事先买好机票,然后将女儿送到机场,指导她顺利过了安检,继续用手机遥控,直到这妮子登上飞机哥才放心地返回。这是小妮子第一次独自旅行,对她而言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哥心里很不平静。结果是,哥还没到家,那边大姨姐手机已经打来,告知小妮子已经下了飞机,一路平安,十分顺利。整个春节,哥跟老婆一直和睦相处,竟然一次架都没吵。还一起打扫房间,包饺子做菜,贴春联。除夕夜,还一起下楼放了一挂爆竹。余下几天我俩除了吃就是睡,日子过得像猪一样幸福,这个春节就算过去了。实践证明,一个人的春节乐逍遥,两个人的春节也很不错。唯一的不足是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了。
春节虽然不能回老家过,但不等于哥真把父母忘记了。从二〇〇六年开始,由于电站已经进入运行阶段,哥每年夏秋之交,选在工作最不忙的时候,都要带着老婆孩子回乡探父探母,并看望其他亲朋好友。这个时节回去,东北的家乡正天高云淡,最适合人类和全体动物栖息生活。因为避开了节假日,沿途不管打飞机还是乘火车,一律都很方便,少了许多旅途劳顿。此外,这时候回乡也显得比较低调,适合哥的性情喜好。哥这人最不喜欢张扬,即使再过几年当上法国总统或意大利总理,也不会像某些古人所说的那样,不知天高地厚地搞什么“衣锦还乡”一类的活动。总之,这个时节回乡探亲好处多多。
今年的春节即将到来,令人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周末在公司值班,一个人走在厂区的大道上,但见冬日的阳光照耀在宏伟的反应堆厂房上,红白相间的通风烟囱高耸入云,汽轮发电机厂房整洁如新,背景是淡蓝色的天空,心里别有一番滋味。转眼间,在这里已经工作近八年。“八年啦,别提啦!”(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台词)这可是哥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啊,怪不得哥跟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私情了。
老婆和女儿这次都决定在此陪哥过春节,哥这次可以痛快地享受一番天伦之乐了。她们都是哥生命里最亲最爱的人,是哥的情感家园。她们在哪儿,哥的家其实就在哪儿。想到这里哥突然意识到,哥其实有两个家,一个是父母家,一个是自己的家。父母家是哥的来路,自己家是哥的归宿。两个家同样不可或缺,在哥的生命中同等重要。
哥心若此,那些姐、弟、妹们想必亦然。这也正是每到春节即将来临,大家都要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不管有钱没钱,都要纷纷向铁路、民航和高速公路收费站狂捐银子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