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女儿的知心朋友

(2009-09-27 06:58:53)
标签:

情感

两性

婚姻

家庭

中小学生

分类: 随笔杂文

做女儿的知心朋友

 

昨晚女儿放学回来,一进门就幸灾乐祸地叫道:“爸爸,告诉你个好消息,今天老师没给我留作文,但是给你留啦,要你写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文章,谈谈怎样教育孩子,打印并存U盘,后天一并交上去。我们老师看来很器重你呢,一共才选了五位家长,其中就有你一个!”我听了心里一惊:这老师太有才了,简直是一箭双雕,既在告诫我要重视孩子教育,又想借此盗取我教育孩子的葵花宝典。我不写作文已好多年,而且,自从荣登爸爸的宝座,虽然一直恪尽职守,追求卓越,自己努力做个好爸爸,也时刻注意对女儿的调教,但却从未刻意上升到理论高度,把它们变成理论性的文字。既然这次被留了作业,就不妨梳理一下写写好了。

我觉得,一个孩子的成长,既离不开老师的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第一个成长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学校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固然必不可少,但家里老师在孩子一生中所起的作用同样尤为重要。人的一生,学问主要来自老师的辛勤传授和自身的努力学习,而品格、习惯乃至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却更多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没有“孟母择邻”,就不会后来的大家孟子;没有“岳母刺字”,就不会有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应该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既各有千秋,又互为裨补,两者缺一不可。

我对孩子的教育,其实说来也很简单。其中首要的一点,就是既要知道她是个孩子,又要不全把她当成孩子,遇到问题尽可能学会换位思考,想像假如我是她,而她是我,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处理。一旦能够理解了孩子的真实感受,也就知道采取什么方式去处理了。孩子虽然小,但同样是人,同样有着自己的需求。这个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发生变化,由最初的“饿了”“渴了”“想玩”等基本需求,逐渐上升到诸如“需要获得尊重”“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层次需求。所以,每当孩子的愿望与我的愿望不一致时,我都会努力去思考一下,到底谁的愿望更加合理,她提出的要求或做出的事情,是不是可以理解或谅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回想一下自己当年跟她一样大时的感受,然后就什么都明白了。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我从不在一些非原则的事情上,强行要求她按我的意见去做。这样既是对她的人格尊重,又不至于导致她嘴上不说心里不服,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尤其对于青春期有叛逆心理的孩子,这一点更应尤为注意。一些家长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不愿放下架子跟孩子平等交流,时常做出粗暴干涉孩子的事情,这不是与时俱进的做法,应该予以批评。

其次,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按照势能最低原理,人们会感觉到上坡很累,下坡却很容易。做人也是这样,好的习惯通常难于养成,坏的习惯却往往一学就会。这首先要求家长要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避免被孩子无形中学了去,也避免一旦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时,被对方抓了把柄反唇相讥,不但没了说服力,还很丢人现眼。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及时发现不好的苗头,将不良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否则一旦成了积习,再去纠正就很难了。比如,以前老婆为了方便女儿学习,在她的写字台下放了只漂亮的小塑料垃圾筒,供她收集铅笔屑、碎纸片等。不久我就发现,这物件的用途逐渐被聪明的女儿扩展了,经常满筒尽是吃小食品剩下的包装。也就是说,这小妮子经常趁我们不备,一边写作业一边吃东西。这显然不是个好习惯,不但不卫生,还分散精力,影响写作业的速度。我曾几次提出批评,反对她这么做,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很难抵挡美食的诱惑,仍旧偷偷地边写边吃。后来,我实在没别的办法,只好取缔那只垃圾筒,彻底断了她这种猪一样的习惯。这说明,事后纠正要比事先预防难得多。此外,还要认真分析一些不良习惯的产生原因。有一段时间,每次吃晚饭,女儿都要喊几次才姗姗而来。后来我们发现,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每次都喊得太早,她过来一见还没开饭,就扭头又去做别的去了。因此,我们改变了打法,每次全都准备好后再喊她,而且只喊一次,如若不来,我们就不再管她,自己吃自己的。这个办法很快就奏效了。

第三,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使她对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很多人都觉得学习是个苦差事,不喜欢学习,甚至厌恶学习,但我本人却从来没有这种感觉。究其原因,就是我很早就对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与当年当教师的父亲对我的潜移默化有直接关系。所以,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大学,当别人为算不出一道数学、物理难题唉声叹气时,我却像如今的孩子打游戏闯关一样,浑身充满了兴致和劲头,不把那道难题攻克决不罢休;当别人因为背记地理、历史叫苦不迭时,我却像读小说一样学得津津有味。所以,辅导孩子学习,关键在于引发她对学习的兴趣,决不能采取填鸭式,要求她死记硬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女儿上初中的第一天,当她抱着一摞子崭新的课本回到家里,我立即表现得如获至宝一般,像她的同班同学那样,不厌其烦地跟她一起翻阅浏览这些新书,还就里面一些内容一起品头论足交换看法,旨在通过这种轻松愉快的交流,激起小妮子对新知识的极大兴趣,唤起对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掌握文化知识的渴望。

第四,密切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只要能够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就能很容易知道,孩子在不同时期的情感需求是不一样的。婴儿时期需要爱抚,儿童时期需要呵护,这些主要是基于对亲情和安全感的需求。进入青春期就不那么简单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内心情感世界开始日渐丰富,伴随着独立意识的逐渐萌生,会对以往对事物的认识产生怀疑,对家长的一些观点和做法有时也会提出质疑,甚至产生叛逆心理。同时,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对两性问题也开始有了懵懵懂懂的知觉。这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同时,也是做父母的最为忐忑不安的一段日子。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不再听话,总喜欢顶嘴,其实是自己没有及时调整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还有一些家长,整天疑神疑鬼,像看管老犯一样,生怕孩子过早出现恋情毁了学业。这种做法通常都会适得其反。与其谈虎色变左围右堵,不如因势利导,像朋友一样大大方方地谈。我与女儿正因为有了这种沟通机制,女儿现在即使已经上初中了,每当遇到敏感问题,还是几乎毫无保留地跟我讲,然后认真倾听我对问题的看法。我也时刻注意鼓励她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便知道她心里的真实想法,有的放矢地引导她学会理性对待这类问题。我偶尔也会像小男生一样耍些顽皮,适当跟她开开玩笑,让她觉得这并不是个非常要命的问题,只要自己心里清楚,知道怎么去做就可以了。这种同一个平台上、朋友式、平等沟通交流的办法,到目前为止一直很有效果。

第五,教孩子学会做人。教育和培养孩子,教她学文化知识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她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做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命题,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学会的,更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这里只好从略。

我对女儿的教育培养,几乎始终是以一个好朋友的身份进行的,我也十分愿意做她的知心朋友。这种平等相处,彼此尊重,开诚布公,以诚相待,避免生硬说教,力求轻松愉快的方式,对九〇后充满自我、崇尚个性的孩子们来说,也许是最适合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

注:本文及本博所有文字,除特殊说明外,均系博主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用于商业用途请留言E-Mail或QQ(965442201)告知本人。谢谢!

本文已刊登在女儿所在中学10月1日校报上,很荣幸。做女儿的知心朋友

2009-9-26

江苏◎连云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