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伦之行的私人流水账(下)

(2009-06-19 20:20:29)
标签:

情感

伦敦

出国

流水账

英国

中国

随笔

分类: 随笔杂文

英伦之行的私人流水账(下)

 

回程的事着实给安添了很多麻烦,加以这几天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照,令我很是感激。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我利用会议间歇,从房间里取了件手机装饰挂件,赠送给了那妮子,那妮子很高兴地接受了。事后把这事说给老严听,老严还表扬了我。

三个中国佬12点30分午餐还没结束就出发了,塞拉斐尔德(Sellafield)工厂的另一位兄弟,为了中英人民的伟大友谊,亲驾私家车将我们送到维特海温(Whitehaven)的火车站,然后握手告别。13点10分,我们登上只有一节车厢的列车,车窗玻璃忽然落上了几滴雨点。严老兄说:“真巧了,这几天天气一直挺好,要走了,才下雨。”老子却觉得这几滴雨很有情感上的象征意义,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

列车行驶大约一个半小时后,在卡莱(Carlisle)站换车继续前行,18点左右到达伦敦尤斯顿(Euston)火车站。

伦敦给人的最大感受就是干净,街道、建筑纤尘不染,老旧而不破败。20℃左右的气温,加以清新的空气,给人一种非常清爽的感觉,感觉自己好像不在国际大都市,倒像到了偏远的小城。我们找到严老兄帮助预定的旅馆,发现是埃及人开的。到了房间才发觉,这40个胖子一晚的房间实在无法居住,窄小不说,居然一间在顶楼,一间在地下室。从房间一出来,小李就开始抱怨:“这严工也太替咱们省钱了,这可怎么住啊!”我宽慰他说:“肯定还有好房间,等晚上回来咱们问问,调一下。”

老严把行李送到家后,很快就返回来到旅馆跟我们会合,还询问房间怎样。小李一听就开始抱怨,我急忙打圆场说还行,挺干净的。之后三人先到附近的海德公园转了转,然后去买吃的,准备到老严住的地方吃晚饭。

 

英伦之行的私人流水账(下)

 

百度上说:“海德公园是英国最大的皇家公园。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即西敏寺)地区,占地360多英亩,原属威斯敏斯特教堂产业。十八世纪前这里是英王的狩鹿场。16世纪,英王亨利八世将之用作王室的公园。查理一世执政期间,海德公园曾向公众开放。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首次在这里举办伦敦国际博览会。这里现在也是人们举行各种政治集会和其他群众活动的场所,有著名的‘演讲者之角(Speakers’ Corner)’。”

 

英伦之行的私人流水账(下)

 

我们到里面一看,的确很大,但人工设施很少,只有道路、椅子和垃圾筒,不像国内公园那样到处是游乐设施或小商店。大片的草坪上,零星分布着上百年的大树,树下是三五成群的游人,有的在野餐,有的在闲聊,有的在谈情说爱,有的在跑步锻炼。公园中心地带是一个狭长的湖,确切地说应该是个大水泡子,没有人工的堤岸,几只雪白的天鹅在随便栖息着。一个历经工业革命和现代文明洗礼的古老城市,还能保留这么大一块绿地给市民,真是难能可贵。

 

英伦之行的私人流水账(下)

 

海德公园南面,有1876年为维多利亚女王的老公艾伯特亲王而建的纪念碑,碑座的正中端坐着亲王的金身雕像,碑座的四角各有四幅群雕,记录着英帝国当年征服世界的光辉岁月。雕像中有个梳着辫子的中国男人,让老子回忆起那段令人屈辱的国家历史。

从海德公园出来,我们分别去超市和一家中餐馆买了些东西,然后回到老严租住的房子,简单加工之后一起喝英国啤酒。房子两卧、一厅、一厨、一卫,大概有80平,基本装修,家具、厨具俱全,老严说月租要3000个胖子。我跟他说:“这么昂贵的房子一个人住,真是够可惜的。”他说:“是啊,有些人请女留学生一起住,但我很传统,不喜欢那样。”老子笑嘻嘻地说:“有什么不喜欢呀?帮你做个饭,洗洗衣服,陪你聊聊天也好呀,不一定非陪睡不可。”

从严老兄家回来,我和小李返回旅馆,跟前台值班的埃及小伙协商之后,顺利更换了一个大房间,老子跟小李暂时同居一晚,第二晚完全归老子。但埃及佬提出的条件是,两个小房间今晚的房费要照付,因为我们已经进去过,既然进去过了,就要付费,无论进去多长时间。这些外国佬做生意可真他妈小气。

与所有酒店一样,房间里仍然禁止吸烟,并贴有“吸烟违反英国法律”的警示。这种事,根本难不倒咱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中国人早就习惯了“有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老子详细查看一番火警探头的位置后,就在卫生间打开风扇开始吸烟,过后将烟头扔进马桶冲走,做到不留任何罪证,叫你詹姆斯·邦德来,都找不到一丝线索。小李见状,一开始还有些担心,之后就也胆子大起来,跟我一起吞云吐雾了。

晚上整理一会儿资料,就开始躺在床上开卧谈会,聊得困了才睡去。

次日一早醒来,吃过早餐我们就出去乘观光大巴游玩。大巴车票每张24个胖子,但可以在各个景点随时上下,一直使用到22点。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能在车上走马观花地浏览伦敦桥、大本钟、伦敦眼等景点,直到白金汉宫才下车。

 

英伦之行的私人流水账(下)

 

到达白金汉宫广场,正赶上仪仗队在举行换岗仪式,四周早已人山人海。他们的仪仗队跟咱们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护卫队相比,简直是太小儿科,身高参差不齐不说,动作也不整齐划一,而且着装也很古怪。倒是观看的人群很值得一看。那些人大部分是欧洲人,少量是黑人和印巴人,东亚人仍然少得可怜,只看见几个疑似香港佬,还有两个韩国高丽棒子。一些金发碧眼的小洋娃娃都骑在自己老爸的脖颈上,感觉很温馨可爱,让老子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可惜朱佳珺飞已经12岁,身高已经163厘米,体重已经40多公斤,再也无法享受骑她老爸脖颈的乐趣了。

下午14点返回旅馆,休息一小时后,小李准备出发回国。我跟他一同出来,在旅馆外握手道别,他打的去机场,我乘公交车去牛津街(Oxford Street)为家里两位女士购物。车票2个胖子,车站旁有自动投币售票机,如果购买3.8个胖子的,可以全天使用,随便乘坐任何一辆巴士。查看站牌后登上390路,开车的黑妞一见是个中国佬,就友好地告诉老子坐在最前面,到站时她会提醒我。

 

英伦之行的私人流水账(下)

 

一到牛津街(Oxford Street),老子首先利用15分钟时间欣赏一番美女,之后才开始进行采购。之所以这么做,而不是一边购物一边看美女,是为了防止因精神不集中而遭遇扒手。这条街倒可以用美女如云来形容了,满街的女人几乎各个养眼,视线所及,5秒之内必见佳丽,金发碧眼的,褐发灰眼的,红发×眼的,五颜六色,异彩纷呈。尤其那些年龄在18至24岁之间的女孩,粉嫩的脸蛋和脖子上尽是绒毛,好似刚刚幻化成人形的金毛小狐狸,搞得老子很想捉几只带回来。最大特点是几乎各个都大胸大屁屁,穿着还都很暴露,多半露着半截沟沟,整个世界一瞬间充满了粉白耀眼的肉光。相比之下,国内城市的女人穿着可是太保守了,即便是北京、上海和深圳,也达不到这个水平,更别说连云港了。倒是东北城市的女人,可能还会大胆些,因为东北女人胆子大,敢干。

 

英伦之行的私人流水账(下)

 

这是老子平生以来最专心、持续时间也是最长的一次购物,从下午15点30分开始,直到晚上21点30分,整整6个小时。最后的战果是,给浑家小丽买了两件上衣、一只挎包,给女儿朱佳珺飞买了两件上衣,给朋友和同事买了几件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品。没给寒雨连江2005买任何东西,只在购物完成后给那厮吃了顿美国口味的麦当劳。

给小丫买衣服很顺利,因为她还小,不怎么知道挑剔,基本买什么穿什么。给大丫买衣服就要困难了,那家伙是个事儿头,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来。期间,连逛了几家商场,都没买到合适的,不是款式太暴露,就是价钱太便宜。好不容易看好一款,正准备买下,忽然想起应该看看产地,结果一看才发现是“中国制造”,险些搞出国际笑话。

其它衣服也大都产自印尼、土耳其、西班牙等地。老子询问女服务员:“为什么没有英国产的?”女服务员却笑着反问:“为什么一定要买英国产的?”老子解释说:“因为我是第一次来英国。”她又笑着解释说:“英国自产的东西极少,而且很贵的。”老子这才明白,英国的劳动力太值钱,所以东西才贵。既然东西的质量跟产地没什么关系,就只好放弃产地的要求了。

给浑家小丽买一件橘红色上衣时,老子征求女服务员意见,看哪个规格合适。女服务员询问小丽的身高和胖瘦,老子告诉他说:“身高跟你一样,比你稍胖一点儿,头发和眼睛颜色跟你不一样,鼻子……但跟你一样漂亮。”把那女人说得咯咯直笑。

返回时登上390路公交车,老子见第一排上坐了一只英国老太太,就依照来时的经验坐到她的身边,以便下车方便些。那老太太见我坐过来,就诡秘地冲我笑了一下,是一翘嘴角然后迅速落下那种。老子心存狐疑,等下一站老太太下车时,老子才意外发现,在她原来挡住的地方贴有一张很不起眼的标示,指示这排座位类似国内的老弱病残专座。老子一看,急忙离开坐到后面去。

这他妈简直气死老夫了,怪不得刚才那只老太太那么怪异地冲我笑。这英国佬的公交车也是的,干嘛弄那么小一张纸条,还贴在人可以挡住的地方。咱们国内的公交车都用极其醒目的字号贴在极其醒目的位置,而且,椅子的颜色也跟其它座位不一样。你英国佬这不是故意设圈套,让老子丢中国人的脸吗?

 

英伦之行的私人流水账(下)

 

回到旅馆,请值班的埃及少妇帮忙,预定了明天早晨去火车站的出租车,然后上楼休息。次日一大早,整理完行装,提前5分钟下楼结账,与此同时出租车也到来了。英国佬做事情倒是很守时,几乎一分钟都不迟到。上车后,司机核实过去往地点后,还顺便问我接着去往哪里。老子告诉他曼彻斯特机场,他“哦”了声,然后祝老子旅途愉快。

到达火车站刚刚6点30分,候车的人还不是很多。在里面一家小店要了一块点心和一杯咖啡当作早餐。服务员问要什么样的咖啡,老子哪儿知道那么多,回答“随便”又不妥,就在菜单上随意选了一种。

吃过之后,离7点30分发车仍有一段时间,就到站外的长椅上坐着吸烟。这时候奇迹出现了。但见一个二三十岁模样的女子走来,先问老子会不会说英语,然后就跟老子说:“我没钱买车票了,您能给我4个胖子吗?”说完,还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涌出几滴眼泪,还掏出纸巾擦拭,表演功力简直超过章子怡了。这种超低级骗术,咱国内丐帮早就弃用多年,想不到在伦敦的火车站居然还在使用。为了奖励那女子的精湛演技,老子慷慨解囊,但只给了她两个胖子。不给她4个胖子,主要是为她考虑,当然也有自己的鬼主意——一旦让她拿到4个胖子,她还怎么在老子周围继续行骗?再说,老子还想接着看她表演呢。

女子离开后,过了一会儿,又过来一个小乞丐,是个看上去不到20岁的男孩,胳膊夹了条脏兮兮的被子,估计是在哪儿打地铺刚睡醒,向老子伸手要钱,说自己饿了想买吃的。老子跟他说没零钱,他就转身去跟一对老夫妇要。那老太太倒是善良,从钱包离抓出大把硬币给他,还从挎包里掏出易拉罐饮料和饼干,一咕脑儿都送给了那小子。看来英国人还是很善良的。

这一幕上演完,又过来一个老酒鬼坐到身边,含混不清地问老子是不是日本人。老子告诉他说:“我是中国人,日本人是我们的后代。”那老头就继续跟我说话,说了些什么实在是听不清楚,也不愿再听了,就起身返回车站大厅。

这三件事倒是使老子的民族自尊心获得了很大提高——你老牌帝国主义咋的?不是照样有骗子、乞丐和酒鬼流浪汉等弱势群体,照样存在贫富差距吗?

7点30分,顺利登上去往科如(Crewe)的列车,1小时后到达,然后换乘去往曼彻斯特机场的列车,沿途依旧是满眼的绿色,偶尔路过一两个村庄,也都干干净净一尘不染。1小时30分钟后,顺利抵达机场,严老兄和安所担心的事情终究没有发生。本想打电话向她们报个平安,找了好久都没找到投币电话,就只好等回到北京再说。

在机场办理包裹托运,柜台里的小妞用地道的曼城英语问我三个问题,因为口音和生词,老子居然一个都没听懂。小妞见状,就问临近的小妞有没有中文卡片,还说这位是个中国佬。这个老子倒是听明白了,于是老子跟她说:“你有没有英文卡片,或许我能看明白。”小妞一听急忙从左胸里掏出一张贴身携带的卡片,老子借助手机里的词典看看,不过是询问以下三个问题:

1、包裹在托运之前是否被他人乱搞过;

2、包裹里是否有液体易燃物品和其它危险品;

3、包裹里是否有利器等物。

老子连说三个“闹,闹,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然而随后通过安检时,那把作为会议纪念品的英国老式雨伞却又惹了麻烦,原因是超过了可随身携带的尺寸(Over Size)。还好,机场工作人员帮我把它送到另一个通道,并告诉我安检之后自己去把它取了即可。

但是,这把雨伞的麻烦还没有结束。到伦敦转机安检,它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工作人员还是以相同理由,但居然要求老子单独把它托运了。这后来导致到达首都机场后,老子到处找它都找不到,最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才在转盘上找到了它,但是木质伞柄的油漆已经被磨损了。

下午16点40分,从伦敦一登上去往北京的飞机,老子心里立即一块石头落了地。一个人,能有自己的祖国,并能投入她的怀抱,感觉就是好。怪不得犹太人死活都要搞复国,而且还那么不惜血本。

在往返的英航班机上,老子对他们的服务质量一直不很满意,空中小姐不但不漂亮,不微笑服务,还只有两个,其他都是些空中先生。用中文播音时,发音稀奇古怪不说,还经常颠三倒四,中间还总会突然冒出些不知所云的词语。最让老子不满的是,他们跟中国人说话时,根本不考虑咱们的英语能力而适当放慢些语速。这些问题老子在去英国的航班上只好忍了,毕竟是去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但是在回程上还是可以提出来的。

所以,当送餐那个长得像拉美佬的小子问我要中餐还是西餐时,老子很严肃地批评他说:“你为什么对中国人说话不能慢一些呢?”那小子一听,急忙弯下腰,慢慢地向我重复了一遍。

 

英伦之行的私人流水账(下)

 

上午9点40分,飞机安全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一走下飞机,空气中的干燥浮灰和工业烟尘气味立即扑鼻而来。北京的环境,还需继续改善啊。费了些周折找到雨伞后,登上机场大巴去往西单,下榻出国前就已在网上预定好的酒店,心情十分地爽。

晚上吃过饭,在附近找到一家网吧,给严老兄和安写了封电子邮件,告诉他们我已顺利返回祖国,并对他们再次致以非常的感谢。之后登录公司的邮件服务器,把这8天积攒的320多封邮件全部处理完,才返回酒店休息。

第二天,本来要尽早去原子能工业公司销账,不料却睡过了头,到了那里已经10点多,许小姐等不及,已经外出办其他事情去了,无奈只好约定下午再说,回程机票也只好预定明晚的了。

下午再次拜见许小姐,友情赠送一盒从英国带回的巧克力。14点30分左右,一切销账手续都办理完毕,老子一看还能赶上今晚的航班,立即赶往民航营业大厦,询问能否改签机票日期。柜台里的女孩爽快地说:“我先看看。”就开始飞快地操作电脑键盘,大约30秒后又爽快地告知我:“先生改完了,直接拿身份证去机场就可以啦。别忘了,在2号航站楼登机。”瞧这效率,这态度,这质量,跟英国佬真是天壤之别。当今中国的第三产业,除了食品中化工原料较多外,服务意识和态度简直是无可挑剔。

最后再说说那把雨伞。

从酒店出来等出租车时,酒店服务员飞快地跑了出来:“先生,您把雨伞忘在房间里了!”我急忙道谢接了过来。到达机场,主动询问是否可以随身携带,还好,工作人员只看了眼说:“没问题,带吧。”在连云港下了飞机,把它连同包裹一同推到大巴附近,将包裹放入包裹箱后上了车,又有个工作人员举着它追上车喊道:“哪位把雨伞忘在下面啦?”

注:本文及本博所有文字,除特殊说明外,均系博主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用于商业用途请留言E-Mail或QQ(965442201告知本人。谢谢。

2009-6-17、18夜

江苏◎连云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