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号》讲述的不过是爱情嘛
标签:
海角七号师生恋一夜情暗恋早恋台湾两性男女情感爱情 |
分类: 随笔杂文 |
——我看《海角七号》
前几天晚上把《海角七号》看完了,感觉很不错。
两条爱情故事主线,一条很忧伤,一条很快乐,都很打动人。
没看出来个别人士和网友们议论的所谓“媚日情结”,到是看出了战争带给人们的深深伤害,还有和平带给人们的美好爱情。
还有,劝大家无论是看电影,还是在平时,都不要过多地上纲上线。
我们习惯拿政治说事,看问题非左即右,是因为有几十年一直受“斗争哲学”的灌输。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是那个时代造成的恶果。
政治是政治家的事,跟我们小人物没啥直接关系。
战争都是政治野心家挑起的,我们老百姓只喜欢太平日子,两国人民和睦相处比什么都好。
再说,要想长治久安,光有和谐社会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一和谐的东亚,甚至和谐的地球才行。
闲话少说。
《海角七号》不过是一部以爱情和励志为主题的电影,顺便展现了台南的美丽风光,以及民众的精神面貌和生活场景。
一个60年前的爱情故事,既是故事展开的脉络,又是现代爱情故事的远景陪衬。
一远一近,一悲一喜,既暗含千丝万缕的干系,又形成十分鲜明的对照,展示了如今时代的美好生活,包括爱情。
非常有趣的是,看完电影几天了,脑子里一直还在回味,也一直在不自觉地梳理和思考。
忽然发现,无论是主线的,还是支脉上的爱情故事,都很有各自的特点,几乎囊括了所有容易诽议的恋情。
60年前的爱情,是典型的异国“师生恋”。
从7封情书的内容看,那教师在女孩上中学一年级时,就已经喜欢上她。
估计那时候,小岛友子同学充其量也就十四五岁吧,而老师先生肯定要二十多岁了。
不但“师生恋”,还有少许的“忘年恋”呢。
更有甚者,当台湾光复,日本教师被遣返回国时,还险些发生了传说中的“私奔”。
这在当时的年代,估计也应是很出格的事情。
对于阿嘉和友子的恋情,一个博友的评论简直让人笑翻——
“女的找男的办事,男的情绪不好,不肯办;女的拉男的爽了一把,男的心情大转,帮女的办了;后来,就一直好上了。”
说的言简意赅且十分粗俗,但仔细想想,还真有点儿那个意思。
这可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不管怎么说,阿嘉和友子肯定是犯了“一夜情”的错误,而且还属于“酒后违章驾驶”。
恋情很美,很羡慕,但性质“十分严重”,是全国人民都不赞同的。
至于修理工阿蛙对风韵性感老板娘的暗恋,就更让人啼笑皆非。
更雷倒人的,是他公然发表的“青蛙式”爱情观,简直是惊世骇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此外还有早熟小女孩大大疑似“早恋”的形迹,镇代表主席与阿嘉老妈的“黄昏恋”,以及交通警察那被遗弃的爱情,都很特别,却又都是我们生活真真切切的写照。
正是这些特别的爱情,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台湾民众的情感生活。
电影在处理这些情节时,毫无疑问颇下了一番功夫,以致绝大多数观众忘了去关注这些。
就好像读台湾成人笑话,只觉得逗趣搞笑,而忘了它的“黄”来。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台湾民众的幽默机智和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反映出台湾平民社会的宽容和谐。
这种宽容和谐,恰恰与台湾政治层面的乌烟瘴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果观众能够认识到这些,就会看出影片的好来,估计就不会再去上纲上线了。
至于影片中较多的日本元素,恰恰是对现实的真实描绘。
一块曾经被殖民统治了51年的土地,不留有这种影子,怎么可能。
香港不是同样留有许多英伦的影子嘛,大陆不是同样随处可见苏俄的痕迹嘛。
正视好了,正确对待有利于两岸人民互信,有利于国家统一,不是什么坏事。
注:本文及本博所有文字,除特殊说明外,均系博主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用于商业用途请留言或E-Mail告知本人。谢谢。
2008-12-24
江苏◎连云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