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汽车感悟 Auto |
2006年1月25日星期三,意大利博洛尼亚,天气晴
今天Rubens会见了一个做燃料系统的人。我也没问这家公司多大,但看到他递来的名片上把电话号码划掉了,没写新的电话。他叫Frank。反正Rubens的这单生意不关我事,我不懂也不想操心。
Frank跟Rubens讲英文,但我听他意大利语讲得也很流利,奇怪他为什么不用意大利语。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就问他是哪里人,他只是说很复杂,在德国长大,在欧洲各个国家都生活和工作过,现在住在挪威,因为太太是挪威人。欧洲很多人都是这种情况,讲很多种语言,一生很平均地在每个国家都生活几年,他们觉得他们没有国籍。直到我澄清我的问题是:他的母语是什么,他才告诉我是德语,我才弄清楚他的发源地。
果然,后来Frank问我为什么讲英文有美国口音。我就告诉他在中国看到的英文电影和听到的英文电台里面的人基本都是美国口音。但他还是怀疑,再次跟我确认我没有去过美国。我跟他说我实在懒得申请美国签证,因为我就知道美国人不会给我签证,所以不仅没去过,如果没什么实在要紧的事,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去美国。Frank表示同意说美国人是那样的,他申请签证时都被美国人问那些无聊问题。他就直接告诉美国签证官说:我没有国籍,也不需要国籍,因为我是瑞士人。然后我就知道了原来他持瑞士护照。
有我在的场合肯定会谈到汽车,Frank说我跟全世界的其他女人谈论的话题不同。话题自然转到德国大众,因为大众在德国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商。Frank说大众在全球根本不赚钱,都是在赔钱,大众集团旗下唯有两个项目在赚钱,一个是奥迪,另一个是大众银行。一说到奥迪我马上更加兴奋了,说起我的试车经历。
就是上个月底,2005年12月,我应《车王》杂志的邀请充当一次他们年度车型的评委。因为要从众多的车型中评出孰优孰劣,当然每个车型都需要试开一下才能判断得出来。测试活动安排在两天进行,总共20多辆2005年出品的车型参加评选。把这么多车辆集中在两天试完,我试过之后发现这是个极其优秀的好主意。因为时间紧凑,你对每辆车的感觉都集中在一起,最后很清晰地就能分辨出究竟是那辆车好。
我一口气测试了大约十三、四辆车,那些看着就不行或者我以前开过比较熟悉的车我就忽略了,重点放在我没怎么开过的车上。我开宝马330比较多,从杂志社一直开到昌平的测试基地,结束后又再开回来。的确是辆好车,操控、性能,包括舒适性等各方面我都留意,还在寒冷的清晨故意大开车窗,包括顶窗,来看他的暖气是否足够,音响是否震撼。在我测试的所有车型里,这辆宝马无可匹敌地优秀,除了唯一的一辆奥迪A6。
这辆奥迪的排量并不大,只有2.4升,但动力游刃有余。虽然以前开过奥迪,因为没有任务,也没有太留意。但这次是测试,我的每根神经都在关注着这些车的表现。这辆奥迪留给我的印象简直太深刻了!真是好车啊,我以前居然没注意到它这么好。
每辆车的直线加速测试,我都是在起点就一脚油门到底,然后盯着车内仪表,感觉车身和发动机状况。所有的自动挡车在自动换挡时都会有点儿顿挫感,有的明显,有的不太明显。表现在转速表上,通常是到了6500转,然后转速猛然掉下来,如果脚步离开油门,转速会再慢慢提上去。而这辆奥迪A6完全不同,只要你的脚放在油门踏板上不动,保持加速状态,它虽然自动加挡,但转速稳定地保持不动,没有迟滞,没有顿挫,动力输出简直堪称完美。这让我想起舒马赫,如果你看过他驾驶F1赛车的车内近镜头,你肯定会发现他换挡时,赛车转速表上的转速指针根本稳定地保持不动,而不像其他车手那样,转速指针会飞快地向下跳一下再逐渐回升。奥迪,已经把舒马赫的驾驶技术融入了它的车内。奥迪的这个亮点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子。
这辆奥迪在其他的测试项目中也表现优异。8字绕桩的表现也是最优秀的,操控精准得令我对它有些爱不释手。刹车、躲避障碍、蛇形绕桩、转弯半径,等等,每一项测试它都令人满意。如果静止来看,内饰也是所有参加测试的车中最棒的。德国人的严谨在内饰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相比起来,那些参加测试的日本车、美国车之类就简直太差劲了,即使是豪华车,如果仔细跟这辆奥迪比起来,使用的材料就显得廉价得多。不对比,你很难快速分辨出来。东西,真的要货比三家才能分出好坏。
后来测试进行完了,说那辆奥迪好的人最多。当然,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肯定存在。比如有人说那辆卡迪拉克CTS很好。可那辆车是最令我失望的车。我原来很喜欢它的外观,简直像梦幻之车。但开过了才发现它跟我根本不是一条路上的。我坐进CTS的那一刻已经开始感觉不舒服。可能是设计师要把它做得比较有太空感和未来感,仪表台厚重得离谱,占据了车内很多空间,我感觉前排座椅的空间还不如我的小富康的空间大。材料又都用便宜的塑料,整体感觉就是“银样蜡枪头”。从使用的材料和前排空间来看,这应该是辆给司机开的车,车主坐在后排。但既然车主不开车,那把仪表台搞的那么夸张又是在取悦谁呢?还有人说CTS很有驾驶乐趣,理由是绕桩和8字之类的测试项目中,这辆CTS很难控制。我才不停这些人放屁。知道为什么每个赛季开始前车队要费那么大劲花费那么多钱让车手试车吗?就是要把赛车调校得适合车手的操控。为了改善赛车在一个弯角的操控性能,车队机械人员要反复调校。说白了,费这么大劲就是让赛车听话,再听话一些。难控制的就是好车?什么歪道理!
好在大部分人都有跟我一样的评价。有人说:为什么那么多人买奥迪,中国人民的眼睛雪亮的啊,人家奥迪就是好。进行完这个测试,我完全同意了这个观点。虽然我不会去买奥迪(我现在也卖不起),但实事求是地说,奥迪的确是好车。现在Frank也说大众集团旗下的汽车品牌,只有奥迪挣钱,也就是说,全世界人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