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上)》:个性化的演技,最丰满的表演
(2014-12-12 12:37:23)
标签:
娱乐 |
美国顶尖娱乐周刊《综艺》(Variety)的官网上最近刊登了一篇由著名影评人Maggie Lee撰写的《太平轮(上)》的影评,里面对太平轮的六大主演一一做出点评,而对于佟大为的评价则是“佟大为在片中的表演是所有演员中最充实丰满的,他为观众塑造了一个从悲惨经历中收获成熟与思想的角色。”短短一言,却概括出了佟大为在《太平轮(上)》中的表现。毋庸置疑,太平轮无论从选角还是从制作上来说都是一部认真的、经考量的作品,但如果抛去其华丽的外表,把目光放到演员的表演上,佟大为在片中的发挥确实脱颖而出。这是综合因素所造成的,包括他的角色,他的演技,以及他的态度,正是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使得佟大为在片中的角色“羽翼丰满”,充实动人。
在艺术表演个性化日益得到张扬的今天,中国影视界越来越需要个性突出的演员。佟大为作为一个多类型化的演员,以其良好的悟性、性格,在角色扮演上几乎都能做到表演的张弛有致。我们从影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苹果》、《奋斗、《赤壁》、《金陵十三钗》、《亲爱的》中,看到了佟大为精彩的演绎,那是一个个在幽默中性格鲜明的且贴近生活的人物形象。从这一系列电影中,佟大为以他本真的演出,适度的幽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而在《太平轮》中,佟大为以小人物从军记为叙事核心,将他个人的幽默真诚融入他的角色之中,使得本是来自白山黑水的他却如好似海边茅屋中的风铃,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太平轮(上)》中佟大为所饰演的通讯队队长佟大庆有一种小人物的幽默气质,仿佛是导演故意给影片加入的喜剧元素。《太平轮(上)》虽说是演员佟大为与导演吴宇森合作的第二部作品,但此次佟大庆的演绎显然更具有特点,他在《太平轮》里的逗与《赤壁》系列也有所不同:上次是很纯粹的安排他与赵薇的戏来缓和整片的节奏,而本片则是为更大的悲剧做出前置安排,佟大为必须要在随后的岁月里直面军座黄晓明的死亡之托,他勾连起多出轨迹交错的命运之歌,本人也会由喜入悲剧,从而呈现出一个大时代无从把握自己人生命运的普通一兵。事实上,在一个悲剧中出演略带喜剧色彩的角色,是很难的,因为那个度很难把握:如果喜剧效果过了头,剧情会显得不伦不类;如果喜剧效果太弱,不能给人留下印象,那么这个角色处境就会很尴尬。剧本是死的,演员是活的,角色好不好,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演员的表现。《太平轮》里,至少在上半部里,佟大为的表现还是很让人满意,甚至惊喜的。他继续发挥了他一贯的高水平演技,让观众在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他角色的故事之中,一切都让人觉得很自然,很舒服。
看得出来,佟大庆这个角色是吴宇森特意安排的,他的语言风格和动作延续了一种轻喜剧的叙事方式,将人物的萌态与窘态通过一言一行给观众带来相反的喜剧效果。片中,佟大为与章子怡饰演的落魄风尘女于真照相后吃面条的场景,是被导演诗意化处理的。佟大为那幻想中的女性形象便通过镜头一一表现之时,把那种“看不见媳妇”的呆萌表露无疑。而手握着一瓶盐,挥手作别时的傻傻一笑,让观众看到了他的滑稽可笑。再者,雪中打猎的场景中,两人拿着枪对峙的那一刻所营造出的紧张,突然被三人和谐坐在一块烤着猎物的欢乐局面消解殆尽。这是一种紧张下的欢乐情调,而这是通过佟大为呆萌的演绎所传达的。这种严肃氛围的消解,突破了影视美学严肃统一的“审美堡垒”,成就了佟大为的喜剧特色。
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一书中也指出:“电影艺术的基础和可能性在于它使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都保持其本来面目。”佟大为在电影《太平轮》中的表演:萌态、窘态、焦虑、疯狂、爆发、正气……种种情绪都刻画得淋漓尽致。的确,我们在佟大庆的旅程中,看到了一个情绪到位、内心活动清晰的小人物的悲欢。或许,在佟大为的演绎世界里,他总是能将他形体、表情、声音、语言等各种技能,深入的融入到角色的内心,创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让观众信服的角色。而这一切的成就,与佟大为真实而带有个性化的表演,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