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派》:青春是情感与智力的双重成熟过程
(2013-08-07 18:06:29)随着《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等影片的热映,“青春”已经成为当下影坛最火爆的词汇。对于正在成为社会主流的改革后一代人来说,青春已经逐渐远去,那些曾经热情如火的日子逐渐沉入记忆深处。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对青春的印象更多的是回忆,以怀旧的姿态来展现过往的青春。由刘杰导演、董子健主演的《青春派》尽管也标以青春的名字,但是却迥然不同于之前的怀旧类青春作品,它是以当下正在发生的青春成长为基本故事素材,通过镜头直接展现95后高中生的情感历程。如果说,那些已经长大的成年人通过镜头来追忆青春时虽然充满遗憾,但毕竟还对过去有某种不自觉的美好修饰,因而表现于镜头的青春多了些梦幻色彩;那么《青春派》所展现的正在经历的高中生的青春生活则更为复杂,他们的生活不乏美好,但却有更多的成长的痛苦与迷惘。
我们习惯上以大学为青春阶段,参加工作走进社会后由于各种规则的失约,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开始终结,也就意味着充满激情的青春时期开始远去。然而,事实上青春的开始要更早,对于当下的青少年来说,高中才是青春期骚动最为剧烈的时代,相对于20多岁的大学生,17、8岁更是三观逐渐成熟的时候,而恰恰在此时,人的心理波动也最为剧烈。因而,将镜头指向这样一群处在未成熟与成熟交织状态的年轻人,关注他们的成长历程,本身就展现出探索的勇气。青春是每个孩子都必须跨越的一个时期,因而,全世界的青春故事都一样,总是那些初次情感萌动与理智尚未成熟之间的落差造成的故事。当然,对于当下国内的高中生来说,除了情感上的困扰还有升学所带来的压力。由于漫长的科举考试历史,对于我们来说考试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统。而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高考则又是重中之重。而随着国民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高考较之于从前的科考也不遑多让。从父母到老师再到各种社会机构,每到六月则如临大敌,一切为高考让路,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等口号经常见于大街小巷。
这些相关的努力,从正面来说是一种关怀,让他们在承受高考的竞争时能感受到社会各界的温暖;但是从反面来说又是一种压力,让他们在承受智力竞争的同时又不得不承受情感压力。因而,居然(董子健)最后对班主任撒老师(秦海璐)所说的我们真的恨您,但同时也真的爱您就最真实地表达了这样一种爱恨交织的状态。无论压力如何,青春总是在不自觉中有了生命的初次躁动,对于当下的高中生来说,情感已经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相对于现实中著名的国旗下的表白,居然选择在照毕业照时向心中的女神告白的方式并不算太出格。
然而,青春期的恋爱注定是一场错位的故事,17、8岁的男生尚处在冲动与盲目的年龄,而与他同龄的女孩却已经走向心理成熟。当男生还在把鲁莽当勇气的时候,他的求爱行为在女生眼里却只是幼稚的表现。这一点或许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有相似之处,在相同的年龄阶段,女生总是先一步成熟,而柯景腾(柯震东)与居然一样执拗却又任性。青春是一场没有地区界限的冲动,无论在地球的哪一面,总有相似的故事在发生。因此,对于《青春期》的男主角董子健来说,以前从未触电的他其表演可以当的起精彩这一评价,他将处于叛逆期的居然这一角色诠释的格外到位。如果说柯震东所展示的柯景腾是调皮生的代表,学习对他来说无关紧要;那么董子健所饰演的居然则要规矩的多,三年来虽然暗恋黄晶晶(安悦溪),却连一句话都没敢多说。如果没有毕业典礼上的那次告白,那么他绝对称得上乖孩子的代表。而从复读时晓凡(郄路通)感慨他到底有多失常才落榜看,他的学习成绩应该还是非常可观。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各方面都很老实的孩子却陷入情感的困惑中,这或许更有普遍性,即青春期的情感困扰并不只是反叛学生的专利,即使是老实本分的学生同样有情感的冲动。董子健成功地展现了居然这样一个老实学生的青春叛逆过程,它突如其来却又蓄谋已久。当然,董子健同样展示了居然的成熟过程,复读与其说是一次失败的经历,不如说是一次成长的过程。就智力而言,居然早已经成熟,第一次高考的失败更主要的则是因为情感的滞后。而这一年的复读则给了他重新审视自身的机会,让他有时间来感受人生之中除了男女爱情之外的更多情感。
总体而言,《青春派》相对真实地展现了当下高中生的生活状态,以充满同情的镜头对他们种种叛逆行为作出详细的诠释,通过这种理解性解读展现了他们情感与智力双重成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