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好商机》:是商业指导还是商业作秀?

(2013-04-01 13:54:00)

在我们的传统中本来并不少对年轻人的期待,而且各种神童历来是人们称颂的对象。可以说,在大多数领域,年轻意味着全新的思维,也意味着新局面的初创。因而,各行各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都要求三十岁或三十五岁以下。然而,在老师这个职业内可能却是个例外,除了新入行的老师要求年轻外,能出外讲学做指导的多数都要求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即使仅从外观上讲,一脸沧桑或者一头银发似乎都代表着阅历丰富或经验充分。如果阳光帅气,尽管看着心里舒服,但总会给人一种怀疑,是否有足够的实力胜任这一角色?

《中国好商机》:是商业指导还是商业作秀?

毫无疑问,近日教育台《中国好商机》节目中的孙博伍老师就属于后者,凭借帅气的外表与风趣的点评,孙老师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当然也引来无数的争议,这么年轻的他能否胜任导师这一角色,又或者把他放在学员里似乎更让人相信。

 

并不是所有的质疑都是源于误会,好多时候对于年轻人登台做导师的质疑并不是因为感觉对方的知识不够或者能力不足,而是源于对某种秩序的认同。事实上大多数人也都明白,年龄并不意味着什么,即使在历史上也不乏年轻的老师。三字经中所说的“昔仲尼,师项橐”就是个例子,孔子并没有因为项橐是个孩子就拉不下脸来拜师。所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一千多年前的韩愈在其《师说》中就已经提出这个问题。但年龄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某种默认的选择导师的秩序,即只有达到一定年龄才能进入这一选择体系中。在这一体系中,大家按资排辈一点点的熬资历,最终获得整个体系的承认。

《中国好商机》:是商业指导还是商业作秀?

孙博伍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导师这一形象的认定,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冲击着现行的江湖秩序。当然,在当下的时代,年轻化在各行各业中也是一个趋势。随着信息传媒的拓展,知识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因而造就某一领域的专家所需要的时间可能越来越短,例如围棋,这可以看作是高智力对抗的游戏,以前30岁拿冠军就是创举,而现在随着90后棋手们的登顶,25岁夺冠就可以被看作是大器晚成。这种年轻化的趋势在其他行业也不罕见,因而,在导师领域年轻化也自然不足为奇。

 

另外,针对创业这一特殊领域来说,导师年轻化也是一种新的选择。相对于阅历丰富者而言,年轻也有其优势,那就是更能够贴近时代的需要,以及创造更多的新式思维,从而为企业创新打开新的局面。

 

然而,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来质疑,这种质疑并不仅仅限于孙博伍本人,而是扩展到《中国好商机》这一节目本身。商业运行自有其规律,且不说当前商业竞争的残酷激烈,那些能从商业大海中搏杀出来,最终小有成就的商人哪个不是经过了重重磨难?对于这样一群人的公司进行商业策划提升,若无细致的调查与规划,仅仅凭着所谓导师的指导无异于纸上谈兵。

 

说到底,这只是一场商业作秀,对于得以登台的商家来说,或许是混个脸熟,但对于导师来说则只能是展现自己的嘴上功夫。记得上世纪8090年代时有相声所谓点子公司专卖想法,只是如今30年过去之后,这点子公司经过包装换脸之后再次登台亮相,摇身一变居然成为中国好商机,不知是该感叹还是该反思?或许孙博伍只是该节目的一个参照面,在商业娱乐的冲击下,并不是随便山寨一下中国好声音就能创造出所谓的好商机,一个真正的企业要想成功,还是需要把自身内功做扎实,像这种好商机式的出场,除了散几把银子赚点噱头外,于真正的企业提升又有何助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