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劫案》:中国电影人的想象性狂欢
(2012-04-27 11:07:03)
标签:
黄金大劫案小马奔腾宁浩娱乐 |
分类: 剑走偏锋 |
宁浩导演的《黄金大劫案》,初听片名,就大概知道片中人物都是围绕着一个目的——劫黄金而进行的,很多人还是可以换算成《疯狂的黄金》。本片用一种夸张化、想象性的荒诞方式,对这场黄金大劫案进行了一次狂欢式描摹、书写。
《黄金大劫案》首先戏说了片场和电影人,通过制片人、导演、编剧、女主角等观众熟悉的角色,来完成不可思议的任务,连劫黄金都用一种戏中戏、边陈述边完成、制造战争戏的效果来智斗日军。这也就解释了以下的疑问:就凭这几个人、几条枪,就能骗得了大批的日军,把手拿先进武器的日军锁在仓库里?就能完成一个战争场面的爆破、轰鸣等效果?窃议的结果,主创就是想要追求这种跨越逻辑的方式,来达到一种个性、风格,电影就是造梦的奇迹。
宁浩及编剧团队这种跨逻辑、肆意夸饰的方式,还体现在许多地方。本片跟一般的电影不一样,一般影片的剧情架构是一群人为了劫到黄金,中间生发出不同的故事,最后终于得到黄金,完成了任务。然而,本片在中间部分就已经“轻而易举”地意外劫到了黄金,打破了观众的常规思维。之后又惹出各种各样的事端,几近结尾,却发现仍有下文。最终,陶红为主的那支“电影人”救国会全部牺牲,雷佳音饰演的小东北居然“奇迹般”活了下来,并且完成了自我救赎和成长以及责任担当(这里不仅仅是家国意识的唤醒,也包括对爱情的相信,及通过牺牲而成长的核心叙事母题等)。
这种延宕的迂回的剧情设置,是为了加深观众对日军丑恶嘴脸的厌恶,以便用最后的想象性夸张结局让观众释放对日军的仇恨之情。其中又不乏搞笑,以及对其他经典影片的致敬,最多的无疑是《无耻混蛋》和《让子弹飞》,其次则有小东北的住所、女房东就类似周星驰导演的《功夫》中的包租婆;孙淳饰演的革命者被关在囚牢里的打光、站位,类似于舞台化的制作,以及片中有一些段落采用类似好莱坞30年代影片的摄影技法;在片场,日军鸟山长官像交响乐指挥般,操控着军队从几个方向出来抓捕救国会的人;小东北扮演耶稣在十字架上,躲避日军的追捕;小东北被汉奸“罪恶克星”枪毙,掉入水中,之后却奇迹般活下来;最后小东北如何刀枪不入,驾着强溶性酸液车,捣毁银行库房里的黄金等等,都是一种夸张独立风格的表现,也正是这种夸张,才坚守了这份风格。
当然,也正是这种想象,为影片中运用的许多象征性手法做出了解释,用象征加深了想象。如前文提到的,小东北被“罪恶克星”枪毙,掉入水中,被干净的水涤荡了心灵,进而发生思想上的转变和立意上的提高,而鸟山军官则被小东北扔进强溶性酸水中,更具有一种污秽之物被溶化的意味;小东北成为一名真正的救国会成员后,在影院中看到银幕中茜茜的形象,心中幻化出一只蝴蝶飞到代表爱情的铁叉揉成的玫瑰花上;片头黄渤饰演的革命党被杀,片尾小东北和类似“黄渤”长相的另一个名革命党接头,似乎意味着一个xx同志倒下了,千千万万个xx同志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