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唐山大地震冯小刚王子文李晨徐帆张静初世俗普通生活云飞扬娱乐 |
分类: 剑走偏锋 |
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是一部事先张扬的年度电影,再一次夯实他作为国民导演的地位。《唐山大地震》是一部以煽情为主的灾后生活片,作为内容大于形式的灾难片,揭示一个民族和她的子民共同面对的苦难心灵史,冯小刚更关注的还是余震之中的幸存者。电影中的四个女性,更承受了超出男性生存的压力,相对于徐帆、张静初、陈瑾的痛苦,王子文起到了必须要存在的作用。如果没有她作为普通寻常女性的形象,《唐山大地震》的人文价值和整体色调将大大的跑偏。在很多时候,并非是理解而同情就能够帮助受伤者走出阴影,而是需要看起来有些无知或者说不去深刻追究背景的新人进入呆板固定的情境之中,王子文还好的诠释了这个闯入者,他与李晨有些冤家味道的斗嘴更是给徐帆以迎接新生活的气象。
从张翎到苏小卫再到冯小刚,是从冷到暖色调的改变,最终是适度的煽情。编剧苏小卫是导演霍建起的妻子,她写就的剧本将小说的冷色调改为暖色系。人生而平等,只是一个说辞。在大灾难面前,必然要被动选择。徐帆在两个只能选一个的前提下,给了李晨饰演的弟弟以生的机会。《余震》和《唐山大地震》所有的心理创伤都由此而来,生之不自由,在于自己无法把握命运,《唐山大地震》以煽情的手法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而《余震》则残酷的多。假设王子文过分清楚明白李晨家庭的创伤,百依百顺的满足某种过度理性和压抑自我情感,那么其实是提醒李晨和徐帆,看啊,你们永远走不出,你们就应该被可怜。所以,这个有些傻愣和执拗,又能转圆的角色,是让李晨在家庭层面上回到正常,这是一种特殊的人情世故的从边缘进入中心的办法。
法国思想家西蒙·波伏娃说女性的性别角色是后天被塑造出来的,她们在社会中不断被加强性别特色。伤害也是如此,徐帆执念于当年的生死。虽然有个并非客观其实很残忍的常识说,中国女性女性更能忍受磨难,但我想还是要放下、最起码不要加固、塑形,以至于把自我放置到审判台上,只有如此,才能不让自己成为人生的棋子。王子文作为最重要的后来加入的家人,她就是让徐帆认识到正常人如何生活,鸡毛蒜皮才是常态。随和、温柔、自然的儿媳妇小河形象在《唐山大地震》中是不自觉的心理医疗师,她既然能接受李晨是残疾人的前提,说明她不会没有想到当年那23秒对于他和他的家庭的伤害,尽管电影没有给出更多信息,让观众去见证她的心理路程,但她却事实上推动了这个家庭走出阴影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