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照的教师做着北京的梦

(2010-04-18 22:19:15)
标签:

云飞扬

房留祥

北京

日照

娱乐

分类: 剑走偏锋

日照的教师做着北京的梦

 

文:云飞扬  2008年

 

北京和日照就是我的双城记。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奔波在两地之间,之外。始终要活在悖论之中,北京其实是不适于生存的城市。太大,太集中,太是核心,几乎是中国一切的重心所在,给所有置身其中的人以神圣的眩晕感。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在北京工作、而回到故乡写作。日照是梅雨季的最北端,因为特殊的地缘,冬暖夏凉,雨水也算充足。2004年的初夏,我到北京的第一周,就流过两次鼻血,对于首都的干燥有着深沉的记忆,每每记起奶奶家南瓜的秧蔓,肆意伸展,笼罩着大半个天井的绿意,大腕的南瓜倒垂在头顶,我躺在凉椅上看书,都是在大都市所再没有的专注。

到了北京,才更明白月是故乡明。都市里早就没有夜晚,月光被驱逐出境,城市人是永恒需要白昼的怪物。中国人的乡村,是传统的生活方式,21世纪初还能够找寻到几千年农村的生活方式的尾巴。乡村就是让你自由看月光的地方,当一个人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高楼里出生,乡村的含义就近乎零。我们回到乡村,就回到了精神上的乡村。但是北京有他的好,所有人都能够从中找到。于我而言,那就是看电影方便,买书方便。即可以高朋满座,又可以隐居悦读。牺牲了月光,满足了感官,这个交易,有一定道理。

北京也不是我的第二故乡,但多少在文化上是一种补偿。对我而言,在故乡之外,便始终在路上,旅程上的风景粗犷抑或秀美,只是一个过程,单向度的掠过后,只剩在脑海里,化作浮影而已,而骨子里的气息只能是乡村蕴藉给你的。漂泊、追求、体认、奋斗,不过是在回应乡村的召唤,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的脉动是和乡村的潮汐共震的。古人所谓书读万卷,路行万里,便是这个意思。不过我们不可能一直在乡村,走出意味着区别与差异,我们更要面对现实中的众多难题,比如你的口音、口味与风俗、习惯,甚至于被指为乡气。然而正是乡村给了我们最持久的鲜活感受,鲁迅始终在小说里搬演他的绍兴,周作人怀念的乌篷船也只能夜航在老家,老舍的茶馆和胡同也只能在北京,萧红的呼兰河上空的火烧云掩映了她的生命。我们只能回到乡村,才能寻找回自己的口音和口味,才发现什么才是正宗,什么才是本真的自我。作为北方人,北京就是一种梦幻。深入胡同,似乎能捕捉到最后的传统余味。当然,当然,北京的胡同越来越少,真实的故乡何尝不是如此。

我在归程上奔跑,犹如当年霞光里的少年。他绝对想不到,将来会有那么长的路要走。可是他太匆忙了,错过了太多的风景。等到慢下来的那一天,马蹄虽香、鸟儿问答、蟹黄若麦,我却不能品味。我看到地平线越来越近,苍穹更加污浊,再不见苍鹰抓拿小鸡,夜间也再无栗树上的枭声,苇蒲间绝对不再得与鹦鹉同乐的妙趣。传统的农村和现代的城市都在改变,后现代的未来正在路上。

我喜欢胡思乱想,无论是北京还是日照。青春鹦鹉,学舌或跳跃都是好的。黄昏高原,望去千古之晚霞,明月起、微雨落,风或徜徉,踟蹰前与不前,都有我的感动。想十年前,同学六乘七人,踏在滩涂,昭昭昏昏人有时,呐喊、奔跑,光彩自照人,喧嚣却歌咏。兴起、浩荡、舞蹈之,仿佛可与世界同在,岂不知早有陈仓暗渡。黄海之波涛,日出之云浮,原来梦华之衣裳如此,迷惑我十年的不解,答案纵不过是归去来兮,问天一百八,行路蜀栈道,赋高八荒外,稠密的记忆,情动于中而呐于言,敏感有时到麻木的地步,自诩仁其实不然,是大存在告诉我如何做,顺其自然,但如何才自然,我至今未知。往事中的同类项太多,重复是力量还是惰性,也许我毕生都不会确认。喜欢文字,但是不敢去多用笔写,我害怕琢磨文字的笔划走势,凌厉或疲塌、雄浑与浩然,我知道自己没有能力通过墨写的文字表达自己,我也不能教学生多少需要的东西,出来做事,最本真缘由便是我不适合于那三尺讲台,鹦鹉学舌的乐趣我不会了解,其中有创造我感受不到,幸福只是不断在走的路上,原上草,枯荣一春一秋,原是笔法之本意。 说到底,我是一本正经、一本八卦,所谓新时代的双面人。北京给我最大的满足,就是可以让我实现。

  

房留祥,1978年出生于山东日照,做过初中教师。2003年后从事传媒职业,影评人、《审视》同仁,现居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