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津谋杀案》:事实从来不玩色子

(2009-12-24 15:46:58)
标签:

娱乐

分类: 剑走偏锋

  《牛津谋杀案》:事实从来不玩色子

  

  《牛津谋杀案》 The Oxford Murders
  导演:艾里克·伊格来西亚
  主演:伊利亚·伍德、约翰·赫特、蕾欧诺·瓦特林
  出品:法国 西班牙 2008

 

  强悍的小说和电影从来都不惧怕读者和观众,霍金迁就读者的也仅仅是少一些公式,事实上那些公式的有无并不妨碍读本,但是高端学术(哲学、数学和物理学)的吉光片羽已然令观众神魂颠倒。本片改编自作家兼数学博士的小说,作者以自信的语调讲述一个很古典也很强大的连环杀人故事,正如无处不在的数学符号和哲学,小说故布疑阵和电影的悬疑手法,本来便是与读者和观众捉迷藏。简单的说,一位名教授和留学生被一系列的谋杀案所迷住,他们与警方一起努力侦查此案。

 

  远渡重洋来到牛津大学深造的阿根廷数学系留学生,刚到牛津不久即卷入一宗谋杀案,一个夏日午后,他的房东老太太在家中被杀。与他同时赶到现场的是牛津大学数理逻辑学泰斗阿瑟·塞尔登教授,因为有人在他的信箱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画着一个圆圈,并写着:“序列的第一个。” 接二连三的人被不露痕迹地杀害,每次案发前后,塞尔登教授周围总是出现一个奇怪的符号。种种迹象表明,凶手是在通过杀人,向塞尔登教授发起数理逻辑的挑战。电影中出现的“连环杀手留下的符号”如下,第一次是个圆圈(0或者1),第二次是条双翼的鱼,第三次是乐团的三角架,第四次则是教授在报纸上公布的预测: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神秘数学认为第四个数字应该是10,由1、2、3、4四行组成(1代表基本的单数,其他一切皆由此产生,2代表女性、3代表男性、4代表和谐)。然而事实上,下一个谋杀案发生之前,所有的分析都只是猜测而已,谋杀尤其不遵守科学。足球的胜负、地震的发生都无法预测,谋杀如果是对智商的质疑,那么生存的价值便只能生命本身。刘项原来不读书,最后的凶手(在谋杀中也死去,成为整个所谓连环谋杀案的替罪羊)不过是个听从教授分析的司机,她的女儿需要移植器官,好像《天有眼》中凶手最后要根据连载小说的指示去作案。本片开始,教授对蝴蝶效应很是不以为然,确实没有人能够证明哪一只蝴蝶煽起哪一场飓风,然而最后教授指出整个谋杀案的第一推动力却再清楚不过的证明了蝴蝶效应,房东老太太的女儿爱上了留学生,她不想刻薄而瘫痪的母亲拖累自己,推动故事的原动力就有了。

 

  理论和现实在高峰和谷底之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命题,真相在被发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借助着心理暗示真相在不断的被修改。然而认识自我、客观评价周边发生的一切,都是极端困难的,越是高智商的人越迫切去掩饰一切不利的因素,强大的潜意识在竭尽全力修改讯息。每个人都生活在无限的关联当中,只能身不由已的向前运动。凶手始终面对囚徒困境,他们相信制造出某种可以归纳的规律将有利于遮蔽真相。在我看来任何超级计算机(假设有上帝的存在,他知晓世间的一切并且能够记录下来,那么只需要溢出的一个电子就可以推翻这个假设)能够将世界的一切元素都记录下来,最起码这个超级计算机本身就无法自洽。本片走的路数是推理,没有李昌钰那种鉴证狂人的存在,留学生和教授深入这个案件,最终导演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而数列则绝对不会,真相只有一个,事实从来不玩色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