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永远会是很多电影人的借口,一旦票房不振、或者没有足够的银幕,很多电影人就会出来宣称是大片、特别是海外大片欺行霸市,阻挡了他们的观众。日前,《蜘蛛侠III》在全球范围内势如破竹一统江湖,在中国也取得了极高的票房和份额。于是,同期上映的其他电影不满意了,《明明》的导演区雪儿和《红美丽》的主演邬君梅义愤填膺,高呼《蜘蛛侠III》挤掉他们的放映场次,要保卫华语电影。
请不要拿大片当自己失败的借口,任何电影的票房不佳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将其归结为其他电影的排挤,是最无趣的理由,还是要从自身寻找问题的答案,才能够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正如在《红美丽》电影中那个自称能够解决问题的美国男人,他不但杀死了邬君梅的丈夫,而且还要俘获邬君梅的情感,他最终也没有解决问题,与问题同归于尽绝对是非常愚蠢的,邬君梅抗议《蜘蛛侠III》也是这样,根本没有找到问题关键。至于《明明》则过于剑走偏锋,在当今高票价时代绝对不值回票价。
这两位女性电影人控诉电影院线没有给足场次,这当然是事实。但中国现在拥有4000张银幕,而《蜘蛛侠III》虽然创造纪录但也只有500多拷贝,还是给了其他电影相当的空间。其实,《红美丽》和《明明》的对手并不是《蜘蛛侠III》,后者的庞然大物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真正将《红美丽》挤出战场的是二线电影,诸如《王者之心》、《生死狙击》、《人生遥控器》等。在我写本文之前,我浏览了一些电影公司的网站,不完全统计了拍片表,发现《蜘蛛侠III》大约占到50-60%的场次。显然这是电影院线非常理性的安排,因为他们的成本也非常高,场地租金、人工开支、设备折旧等,给予利润最高的电影最合适的场次再次证明了商业社会的根本原则。而《红美丽》在多数电影院只剩下一场,竞争对手显然是不起眼的《王者之心》、《生死狙击》、《人生遥控器》,因为这三部电影基本上都有五六场。
以《蜘蛛侠III》的垄断来证明委屈,是不恰当的,但是作为炒作手法可以理解,但要是连自己都相信了,就是电影人可悲了。仿佛堂吉珂德冲向风车,实在不处于同一种量级别。如果一家普通的中国企业经营不善,动辄拿福布斯五百强来说事,只能是徒增笑柄。海外大片进入内地已经十几年,最显著的好处就是使得更多的中国人回到了电影院,只有大片才能保障银幕数量的持续增长,否则众多小成本电影、尤其是文艺片未必有机会上映。这是长期的宏观态势,如果只从某个时间断面来看,似乎都是大片在欺压小片,假设当事电影人只是愤怒,下一次依然不会成功,切记要找准自己的对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