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剑走偏锋 |
1997年4月12日。有约磴山,空气清晰,阳光和煦,我心情愉悦的走在湿润的田间。阡陌纵横,鸡犬相闻,渐行渐远。
海腥不再,山野昭然。磴山当时并无人烟,开发也在五年以后。正在涛雒镇实习的我,和三四个同学春游。
那天,我不知道王小波已经去世。在路上,我兴致盎然的向来长霞、厉彦青等扯谈,提及王小波的滑稽和深沉,融慧智和调皮与一体,并对过敏性有着痛彻的看法。不过,我说的最多的,还是关于陶渊明。遗憾的是,当时我没有体会到另外一个同学厉霞的问题,她曾经在二年级的时候问我:何为归隐,在现代社会。
1992年,王小波辞职。1988年,王小波自美国回京。再往前,便是下乡、做工,上大学和留学,但直到1997年,世俗社会中的王小波,都不得志。杂文和随笔还算受欢迎,但小说出版艰难,或者被大肆修改,或者被定为黄色读物。
1987年以来,才不过两个十年。人生识字忧患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