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伊塔刻

(2006-09-20 00:58:47)
分类: 剑走偏锋


 

      到了都市,才更明白月是乡村明。乡村是中国人的乡村,也是传统的生活方式。乡村就是让你自由看月光的地方,不要告诉我,你上追八代都是城市人,那样你们家族错过了许多精彩。不过恕我诚实,其实三十年前,在城市里也可以看到月光。我个人觉得,当一个人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高楼里出生,乡村的含义就近乎零。我们回到乡村,就回到了精神上的乡村。
      乡村,也就是老家。所谓家,也就是屋顶下的猪(豕)而已。而猪是我们中国人在农业时代最重要的家畜,平日的生活却最是自如。我想,造字的苍颉也在羡慕猪的闲逸。在我上学时,好多同学都表示过对猪的生活状态的向往,然而也不免在长大后离开乡村四海为家。每当春节时,大家都把自己当作货物,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奔回老家。除夕听风,元宵看月,风是启示,月则光明。我们一直相信月是乡村明,这当不是个物理课题,在于一个心境。乡村的山水风物,熟人的寒暄议论,祖宗的风俗坟茔,彼此之间的眼神姿势的默契,是现代人老家过年的内在要求,因为只有乡村才能给予扎实的从容,这里没有外来标准和惯例的干涉,一切都在你的记忆中,在祖宗生活过的土地上方可实现家族的真正团圆。乡村终究是一种生存方式,是一种属于个人的文化。我们可以穿一样的品牌,关心同一部电影,谈一个绯闻话题,现代社会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同时给了一个标准,我们似乎越来越没面目,但是有一点绝对无从统一,那就是我们的身体里保存着、传承着乡村的讯息。

http://www.naradaclub.com/tsys/manage/edit/UploadFile/200669131032865.jpg
      当离开乡村时,我们会总结炊烟的涵义。在炊烟徐徐漂升的地方,我们的性灵可以在整个大地上游移,头顶上永远有一个灿烂的星空,然而月曾经照古人,也照天下。时空都在变,而乡村不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乡村。很小很小的时候,没觉得诗仙这两句诗有什么特别。这月光,在童年是最充裕的,月光下,有露天电影院,有看场的乐趣,更有萤火虫儿,但那似乎都不如眯着眼睛注视月光更有意思,但这些似乎在异乡也有,年少时确实是这么想的。但当自己长大,真的离开了乡村,却再也没有那份感觉,哪怕参加诗人的夜间集会,哪怕写下婉转缠绵的文字,任我们再慷慨解囊,那只是一种状态,时有时无,在外,我总没有真正踏实的感觉,大地和月光依然在,却不再有乡村的感觉,原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那么美好,乡村总还是自己的好,无论你是什么人,项羽也罢,汉高祖也罢,行走或是还乡,若没有熟悉的观众,那惬意总要打许多折扣。
      某年的国庆七日,我呆在北方的最普通的乡村,它位于北纬三十五度,东经一百一十九度的黄海边。没有了与外界的现代化联系,与阿婆阿爷阿猫阿狗同在一片蓝天下呼吸,卷起裤管趟着相同的泥浆,颤抖着仿佛的凛冽秋霜,寒喧了彼此的重复,诅咒着恶劣的气候。闲来登山以自许清高,饿来顺手拔颗大萝卜吭哧哧吃下去,也曾经牵邻居的几只羊去放,躺倒在白云苍狗的苍穹下看云舒云卷。更有建功立业的冲动,爬起来用镢头劈开涉嫌的洞口,掳掠田鼠的过冬的库藏。喝酣畅高昂的高粱酒,划畅快淋漓的醉拳,也痛骂基层政权的无动于衷,听他们的唠叨,品他们的酸甜,倾听他们的诉说,换回的是温馨的体验。乡村可以让我们抒发愤怒、困惑和无助,是现代人思想最后的避风塘。和城市相比,乡村的田野是无限宽广的。

http://www.naradaclub.com/tsys/manage/edit/UploadFile/200669131125636.jpg
      对我而言,在乡村之外,便始终在路上,旅程上的风景粗犷抑或秀美,只是一个过程,单向度的掠过后,只剩在脑海里,化作浮影而已,而骨子里的气息只能是乡村蕴藉给你的。漂泊、追求、体认、奋斗,不过是在回应乡村的召唤,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的脉动是和乡村的潮汐共震的。古人所谓书读万卷,路行万里,便是这个意思。不过我们不可能一直在乡村,走出意味着区别与差异,我们更要面对现实中的众多难题,比如你的口音、口味与风俗、习惯,甚至于被指为乡气。然而正是乡村给了我们最持久的鲜活感受,鲁迅始终在小说里搬演他的绍兴,周作人怀念的乌篷船也只能夜航在老家,老舍的茶馆和胡同也只能在北京,萧红的呼兰河上空的火烧云掩映了她的生命,章明的电影里招摇着巫山云雨,张元的绿茶我相信便是连云港的出产。我们只能回到乡村,才能寻找回自己的口音和口味,才发现什么才是正宗,什么才是本真的自我。
      在我们的老家之外,也许会有第二乡村,而在精神上,也可能选择一个乡村。于我,则是荷马嘴中吟唱的伊塔刻。伊塔刻是史诗中的英雄俄底修斯的乡村,是光明与神圣,智慧与果敢的土地,他在特洛伊战争之后,历经十六年终于回到伊塔刻。离开老家之后,我在寻觅伊塔刻。在北京的郊外,还是杭州的乡下,在于某种缘分。
      在每个人的内心中,乡村都是神圣的。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但是能够把握自己的栖息地,诗意的栖息,乡村清新的空气永远诱惑着我,我不能把自己圈养在城市,这就开始新的寻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