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剑走偏锋 |
文/佩索阿
《伊莎贝拉》拿了银熊奖,音乐的,喜欢看电影的都知道了。在此之前,有关本片的获奖前景惹起了一个小小的风波,有媒体在未看柏林参选影片之外,即宣布《伊莎贝拉》没戏,不意之间再次袒露许多媒体的不靠谱。而彭浩翔没有像流行感冒一样怒了要起诉啥的,只是表示一切尚在可期。
到现在,彭浩翔已经拍摄了五部长片,基本上都属于对主流电影类型的颠覆和解构,这和他由小说作者、编剧和影评人身份有重大的关系。彭进入香港电影界,是整个业界最困难的时期。况且他本人又并非片场出身,天空小说的创作给了他最自由的想象力,而砸下全部身家去搞短片的刻骨经验,涂下了彭浩翔影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
跳出香港电影的传统叙事,彭浩翔是自由的,更由于自然而然的拚帖和搞怪,彭的电影有着特别味道的后现代感觉,把玩类型构架出怪鸡趣味,是彭的本分和在影坛的立足之根本。其处女作《买凶拍人》不但关涉落魄杀手和失业导演的职业感,更带出养家糊口的荒唐。到《大丈夫》则以男人们偷食与老婆们的持久战争,来讽谕警匪电影及人生无聊赖之冲动。《公主复仇记》和《AV》都表达一种不可靠的追求,无论是应该真挚的男女之爱,还是本就荒谬的青春期幻想打真军,然而最终竟然也有怅惘而实在的结局。彭的电影深陷城市之流光,但却不似王家卫不可救药的浪漫和自恋,更多的是自嘲。王多次在电影中,让主人公跑去外地或异国来逃避,而彭则让他的角色在香港悲欢与共。
从剧情介绍和已然观看过的观众的反映来看,《伊莎贝拉》继续其充满悖反的寻找与确认之旅程,彭的角色向来有一种对自我身份和前景的危机感,中年人和青年人都是如此。本片中特殊的父女关系,使得杜汶泽、梁洛施都在恍惚中试图把握住对方的存在,而归根结蒂是认识到自我。金培达感动柏林的歌曲,其实和伊莎贝拉的葡萄牙语原意“对上帝的承诺”有关。观众所以喜欢彭,在于他坦荡和坚韧的草根,既不放开嗓子痛哭,也不突然作迷离文艺状,更多的则是剑走偏峰的快意,猛然间看到他的照片,一个坏笑中的大男孩。
前一篇:存档:香港电影还有救吗?
后一篇:奥斯卡、李安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