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ouseguide.cn/picture/20074301113116.jpg政令风行、质价不符让高档楼盘有几分失宠。而雪上加霜的是,楼市遭遇了另一个强有力的“第三者”——股市。
开发商在一边苦思对策,一边揣摩着买房人的心思。而买房人站在政策门前,左边是股市,右边是楼市,到底该作何选择,似乎有些犹豫不定。《楼市》记者通过多方访谈,买房人的故事展现了时下他们的一种普遍心态。
政令风行下的观望
“不是我不明白,而是政策变化太快”,在西子湖茶楼宁静的氛围中,查宏宇与《楼市》记者侃侃而谈。他曾供职于一家房地产公司,同时自己也是一个房产投资者,他最苦恼的事情莫过于频繁出台的政策。
查先生表示,其实任何一个市场都少不了政策的调控,但在他看来,政策调控的应当是交易秩序以及住房体制,而不是采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价格等本应由市场决定的要素,直接干预市场的做法加大了市场风险;同时,很多政策的不确定性也让人的心悬而不决。
“以物业税为例,有人说物业税已经箭在弦上,有人却说还不具备开征条件,又有人说要率先对大户型开征物业税。各种说法和预测满天飞,不想关注却还不得不关注。”查先生说,虽然政策有很多不确定性,但他认为未来的政策环境对于高档房将会越来越紧。
而日前在某楼盘活动现场,投资者程征则表示,“要说我们对政策吃得有多透那也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一个政策出台可能引发很多连锁反应。”
“像加息这样的政策,对某一个房产买家的影响很直接,就是加重了还贷负担,但是它对整个楼市的影响却不是这么简单。”程征女士表示,比如现在央行采取的是“小步快跑”的加息政策,人们知道此次加息之后还会再加,而一次次的加息到底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负担就不得而知,这就会影响人们买房的情绪,进而影响供需关系和房价。
“有的时候,投资也要凭感觉。”与程征女士同行的另一位投资者杜琴表示。在她看来,其实大家既看重政策也看不懂政策,但是凭借政策的整体方向和楼盘的市场表现,能判断出未来的大概走势。“现在,我就感觉投资房产远不如以前好,但是不是就很差呢?倒也未必,继续持有手上的房子应该还能再多赚一点,但现在却不是买进的好时机。”杜琴说道
,“在看不清楚政策时,观望很有必要。既不要轻易出手也不要贸然买进。”
不爱楼市爱股市
当一些人在政策的左右中徘徊时,已经有很多投资者果断地改变投资方向,从楼市转战股市。
4月8日,董辉阳夹着装有两套房产资料的文件夹,匆匆推开一家房地产经纪公司的门。股市持续走热,让他再也无法按捺自己的投资热情,他准备在尽短时间内将房子出手,然后在股市短期波动逢低时进入!
董辉阳在朝阳公园附近的这套房子目前已经是现房,并且社区配套成熟。虽然是二手房,但不过住了两年,家具家电都还是新的。按照目前该区域新房的市场价格,这两套房子单价可达18000元/平方米,160平方米的面积总价可达288万元,但是董辉阳给中介公司提出的要求竟然是:如果一星期内全款售出,260万元!
“虽然要价低于市场价,但是我从小就学到一个道理,那就是见好就收。”面对记者的不解,董辉阳浅浅地笑道。他说,买这套房子的时候,当时单价仅11000元/平方米,总价176万元,加上开发商的一些折扣赠送,实际支付的价款大约170万元。“我是一次性全款购买,所以没有利息负担,如今能卖260万元,已经有不错的回报率了,不必贪多。”董辉阳表示,在他看来,股市和楼市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今股市的持续火热将会淡化房产投资,房产升值空间也不再有从前那么大。
同时,他还了解到,不少投资者已经犹豫了进入楼市的脚步,甚至有不少楼盘投资者已经跨出了一只脚,随着大量楼盘投资者抽离资金,二手房将大幅增加,而在买家稀少的情况下,二手房将面临贬值的风险;同时,也有可能因为买家不愿接手,即使房子的市场价格再高,也无法变现,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
因此,他毅然决定见好就收——卖房,炒股去!
其实就董辉阳的个性来说,他宁愿选择稳妥的投资渠道,看准之后就不轻易动摇,因此几个好朋友去年在他耳朵边絮叨了一年,让其转战股市,他还是坚持到了2007年4月8日这一天。
“是时候了!”经过长时间对股市的观察之后,董辉阳对自己说。
网上流传一句话“被房价强奸了的老百姓搞疯了股市”,虽然有失大雅,但却体现了现实的状况。大量的资金从房地产市场中抽出,投入股市。“然而,资金抽离房地产才刚开始,这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此股市整体会持续走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董辉阳作出这样的判断,他很少去听专家分析,总是喜欢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觉。
董辉阳并不担心股市存在多大风险,相反,还认为自己将在股市中赚到更多的钱。
“物非所值”的无奈放弃
如果说政策及股市让投资者犹豫了脚步,那么部分高档房物非所值就同时将投资者和自住型买家挡在了门外,他们只能无奈放弃。
4月10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二。记者刚要踏进东北某楼盘售楼处,就和一位满脸怒气的先生撞了个正着。
“你来买房的?”这位先生冲记者问了一句。记者赶紧向他打听项目的情况,而他倒出的却是一肚子苦水。
据介绍,他叫秦岭,原本看好这个楼盘紧邻城铁、交通方便的优势,希望买下来改善居住环境,以后若不住了也便于出租。在楼盘一期销售期间来买房,却被告知已售完,只能等二期,销售人员跟秦先生承诺二期开盘时一定及时通知他。
“然而,我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房价从9500涨到了15000元!”秦先生感觉上当了。从单价9500元涨到15000元,只不过短短四个月时间,而且期间开发商并未新推楼盘。在秦先生看来,房价上涨了5500元/平方米,总该有个理由,户型设计更好,抑或由毛坯变成了精装修。
“但是,二期楼盘和一期楼盘相比,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好就好在二期建完之后社区就整体落成了,不会受到后期工程干扰。但这也绝不应该上涨这么多!”秦先生表示,开发商给出的理由是“市场就是这个价”,以后没有大户型供应,房价上涨是正常的。
秦先生说自己也是懂点经济学的。在他看来,决定房价的应是成本与供需关系,但目前在供需关系中有太多炒作的成分,最后都变成了房价上涨的理由。以他看的这个楼盘为例,售价从9500元/平方米涨到15000元/平方米,而其成本几乎是不变的,无论是在用材上,还是在工艺设计上,都没有什么提高,因此他认为目前该楼盘物非所值,只好选择放弃。
记者采访的另一购房人朱敏则表示,人们习惯以房价来分档次,例如,两年前8000元/平方米以上的楼盘则为高档房,如今1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楼盘才可称高档房,15000元/平方米以上的可称豪宅。但事实上,高档房不应以价格来评判,因为有多少楼盘售价是从万元以下涨到一万五以上的呢?这些楼盘虽然价格达到了“豪宅”标准,但品质却没有相应跟进,无法满足高档置业者的真实居住需求,这些人也不会“傻”到只顾掏钱。
“大户型总价本来就高,而开发商还在涨价。其实我们买大房子的人并非是不得不买,而是可买可不买,当价格太离谱时就不买了。”购房者张浩的声音代表了不少购房人的共同观点。并且在这部分买家当中,有不少人是抱着投资目的,一旦开发商将利润空间吃足吃透,投资者就无利可图,他们自然也就远离这个市场了。
难怪有人总结楼市最近有三怪,其中一怪就是——“户型越大越不好卖”。
编后: 对于投资者来说,哪里能赚钱他们就去哪儿,虽然有人激进,有人保守,但现在,激进的人保守的人都看好股市的投资潜能,极大分流了房产投资;对于自住型买家来说,花一两万买一平方米地砖,是为了享受舒适的生活品质,而有的房价一路飙升却质价不符,将这些买家挡在了门外;还有部分投资者正在频繁的政策中思考、茫然和观望,停止了继续投资的脚步。从买家的如此状态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京城高档房春季遇冷的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