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楼市
楼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18
  • 关注人气: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住宅区面临中小公司大清洗?

(2006-07-04 13:45:22)
作者:文|本刊记者 冷翠华 图|李铁峰 《楼市》61期
 
 其实住宅禁商很早就被提出来了,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2006年4月21日,《楼市》联合相关政府权威机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京城顶级品牌开发商共同发起主办“品质 和谐 发展”为主题的北京高档社区“居住净化运动”高峰论坛,提出了诸多意见和建议。
    而6月19日出台的新规定把多年来的提倡变成了政策文字,居民一片欢呼之声。不过,在看到住宅禁商净化居住环境的同时,对其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忽视。

新规欢声一片
    权威数据显示,2006年前3个月,北京市朝阳区注册的公司有90%以上的办公地点都在居民楼。一直以来,不少外来创业者、打工者凭借居民楼内办公成本低廉的优势,逐渐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居民楼则沦为这些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摇篮”。
    同时,网上调查显示,85.64%的网友表示自己所在的居民楼内有民宅商用的现象,并且65.86%的人表示民宅商用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民宅商用给居民带来诸多困扰,因而新规定刚一出台就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大力支持。网上调查显示,对于这次禁止民宅商用的新规定,67.55%的网友表示赞同。很多社区居民表示,看到其他社区报道办公扰民现象就担心自己,而这一规定出台就让人放心,不用与公司做邻居,能享受安静的居住环境,也能净化居住环境,保证居住品质。
    同时,也有不少开发企业已经意识到居住净化的重要性,并且率先行动。在《楼市》发起的“居住净化运动”中,方恒地产、富力地产、华贸中心、阳光上东等负责人在《关于“净化居住环境  提高社区品质”的倡议书》上签名,并表示居住净化要先从自己做起。同时,东恒时代二期——TIMES,正式提出“纯居”高档社区的规划理念,保证社区的居住品质,而项目的热销也证明了人们对居住净化的认可和欢迎。

法律纠纷成难解之结
    就在新规定执行前两天,张先生刚租下一套住宅准备办公,到工商局去注册时看到了新贴出的告示,政策的突然改变让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和房东的租约是否还要继续履行?为开公司而招聘的员工怎样安置?记者与张先生一起,向律师进行咨询。律师认为,政策突然改变并立即执行,房东和张先生事先都不知情,因此对于双方来说,应属于不可抗力影响了双方的租约关系,如果张先生愿意,房东应该接受其退房,并退还其已交纳租金;对于张先生和员工来说也是这样,只能解除合同关系,而各方受到的损失只能自己承担。
    鉴于目前公司在社区办公的范围之广,新规的执行可能带来租赁解约狂潮,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的集中爆发可能难以避免,这些问题谁来解决?
    另一方面,《楼市》记者了解到,在同一社区,将住房出租给住户和商户的租金差非常大。住宅禁商之后,一些靠把房屋出租给企业的居民楼房东的租金收益将会减少。同时,这些房子还将重新变回居住用途,加入到纯居住用途的出租行列当中,居民住宅楼的租金有可能会出现下滑。
    北野认为:“由于政策执行会带来法律上的纠纷及触动相关人的利益,由此将引起很多的反对和抗议,还可能引起不少民告官的诉讼,因此政策的执行将面临法律诉讼风险。”

房屋结构集体“变脸”
    住宅禁商除了将面临法律纠纷难题之外,同时,若严格执行,还将引发一大批房屋集体“变脸”。《楼市》记者看到,很多临街的住宅项目,一层的房主打掉了临街的一面墙壁,调整内部结构,重新装修后出租给服装店、中介公司和其他小企业。而倘若严格执行新规定,这些临街小店都将纷纷撤走,房东要恢复店面的居住功能,还需要再把打掉的墙重新装上,并且复原改过的房屋内部结构。
    成千上万的店面要恢复成住宅,“恐怕社区将会又吵又乱。”一位社区居民表示。装修人来人往、搬运工具材料等,都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干扰。

小公司何处安身?
    事实上,“民宅禁商”,除了将净化社区居住环境外,其更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却是将让一大批中小企业另寻“安身之处”。
    “民宅禁商,我们能去哪里办公?”一位小企业老板在知道新规定之后首先问的便是这个问题。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规定有可能让很多小企业因无力支付高额的办公成本而走向倒闭之路。而相关调查表明,正是这些中小企业解决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若这些企业受到影响,那么便会引发连带问题。
    华山是一家房地产经纪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楼市》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今年中介公司的日子尤其难过,先有“九部委意见”关于营业税的征收,让二手房交易进入“冰封期”,接着卖二手房交个税的政策又死灰复燃,现在又出台规定“住宅禁商”,更把公司推到了生死危急关头。
    蔡耀忠律师指出,文件执行应有缓冲过程,从出台到正式实施应留一段时间差。还有业内人士指出,限制民宅商用要加强监管,并且以“企业办公是否扰民”为重要标准。一方面,对居民举报的企业进行检查,若确实有扰民行为便坚决清除,若是对社区居民服务性强、又不扰民的企业应给与一定的扶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