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版“三聚氰胺”给我们之警示

(2008-09-24 02:34:24)
标签:

房产

 

今早见新闻“高盛、大摩归入银行阵营,华尔街投行时代终结”。几日之前还被视为“金融巨人”的华尔街五大投行短短几天时间,就宛若风烛残年的筛糠病残,如此这般经不得风雨。吃惊之余更是感慨万千。

就像中国“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终要有个结果,要有质检局长、市委书记辞免职,要有奶企老总们象递交投降书一样列队向政府递交保证书以示从良,猖獗多年近乎疯狂的美国投资银行业樯倾楫摧,寿终正寝于被迫还身本来面目。投资银行聪明极至制造出来的金融衍生品这枚毒药,最终还是被他们自己服下。

美国经济近年持续发展,不仅受益于IT高科技产业主导全球经济,给美国制造出超额利润的巨大财富,同时更有高盛、美林、大摩等超越于传统银行之上的所谓“投行”,以绝对超人类的谋算方式,为美在全世界搜刮“不义之财”。如果把高科技比做是美国立命之本的粮食,那么他们聪明绝顶设计的投行金融衍生品,就是搀杂进三聚氰胺名义上是“强身健体”之用的牛奶。因为不只巴菲特一人早有警示:高杠杆的金融衍生品必是定时炸弹,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美国投行今天的终结命运引于房地产市场的衰退滑落而连累的次级贷危机。此时,人们自然要联想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现时降温。而其实,华尔街金融海哮和欧美经济衰退,与中国的外贸出口息息相关,与购买了美国次级贷的银行或有投行投资的楼盘项目有关,与中国房地产主体市场并无直接的关联!

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是所谓最讲诚信的美国人,全民参与的全社会性的一次造假,在利益的趋动下,按揭公司、担保公司、银行和投行一起设计参与了一个“完美的”次级贷链条,他们在获取暴利的同时,把无还贷能力人留下的风险甚至转移到海外。在连续多年房价攀升中,他们让本不该买房的人贷款买下了住房,而明知道穷人贷款的风险,却巧设机关用传皮球的方式将风险传导给全社会。这种类似牛奶添加三聚氰胺的“聪明的”做法,既是美国金融“高科技人才”极限能量的发挥,同时也有美国人负债消费“陋习”为前提。

而相比中国来看,一是我们现在的房价除北京、上海、深圳极少数城市之外,大多数城市房价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六、七千元的房价水平,如果存在有泡沫,倒不如说当地经济水平尚有欠缺更为贴切;二是中国人“量入为出”的消费习俗,让国人负债率永远也不可能超越欧美人民,中国至今也没有推行住房按揭证券化,所谓次级贷危机在中国根本就不成立。

相反倒是我们的银行,现在如果再不放松银根,不使市场恢复信心任由房价滑落,那么直接的按揭风险就会浮出水面。中国处于经济发展增长时期,经济产业要追赶别人,与经济发展对应的物业价值同样应该稳步提高,而不是日渐贬损。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政府的住房政策制度必须完善合理、房地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应保持适度、银行按揭贷款的审核不能流于形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