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正月十五雪打灯说起

(2007-03-06 01:08:24)

     去年中国农历八月十五日那天晚上,本来应该朗月高悬的夜空却阴沉沉的,期待赏月的家人颇感扫兴。我对孩子说:莫急莫急,听老辈人讲,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是来年风调雨顺的好兆哩!果不其然,今年元宵节这天一场大雪突降北国,北京人见到的是去冬今春惟一的雪。而沈阳人见到的则是58来最大的暴雪。看着皑皑白雪覆盖的大地,我心里暗暗吃惊,难道我们的先人们几百年上千年前就懂得了地球的“生物钟”和宇宙的神秘节律吗?与我有着同样想法的中国人不在少数。雪天路滑,叫辆出租车。司机师傅十有八九都在说这件“奇”事。人们在吃惊之余只有啧啧的叹服与钦敬。

      其实,又何止是这一件事情引起今人对祖先的崇拜呢?打开中国的电视逛逛各地的书店,你一定会被中国公众精神生活中的那股“文史热”弄得瞠目结舌。从易中天的品味“三国”到于丹的讲“论语”,从小青年网上写“明朝那些事儿”到“三字经”“百家姓”的再版,从广播电台在不同频率同时播出刘兰芳单田芳连阔成之女公子的古典评书到各电视台在不同频道同时播映有关汉唐宋明清的电视剧;热热闹闹地纪念郑和下西洋刚刚过去,重走唐僧西天取经路的“新西游记”又着实让国人眼前一亮。国内的祭孔大典一年比一年隆重,走向世界的 “孔子学院”也办得越来越多、红红火火。即便是相声新秀、自称是“非著名演员”的郭德刚和他的“德云社”也演起了穿古装扮古人的滑稽戏!我认识的几个学经济的大学生朋友最近告之,他们在课余时间最喜欢读的就是历史书,什么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什么吴晗的《朱元璋》…香港凤凰卫视一位主持人的女儿刚刚读完大学传媒本科,又吵吵嚷嚷要考历史学研究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为什么处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时代的中国人会突然扭过头来,对历史、对祖先、对古代产生如此浓烈的兴趣呢?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有个心理医生半开玩笑地告诉我,学历史的人自杀率相对比较低,真是这样吗?不得而知。但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确实说过,人类历史上的那些优秀文化遗产就如一座座高峰,我们要定期登上这些山峰去看一看,去呼吸新鲜空气去汲取营养,然后我们才能神清气爽地下得山来,勇敢地投入生活(大意)。心理医生和罗曼.罗兰的话似乎都是一种暗示和启示:向“历史”看的目的是为了向“未来”看。

   本人不敢预测中国目前出现的这股“文史热”对中国的未来会有多大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中外历史上发生的两件事来对这股“文史热”的利弊优劣稍加判断。一件事是以“文雄”著称的韩愈和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这场运动持续之久,直接影响了唐宋两朝。从表面上看“古文运动”是要恢复到先秦时期那种自由抒写式的文章形式,而实质上却是一次思想解放的运动。韩愈柳宗元等人不畏世俗笑侮,敢逆流俗呼号,主张文以载道,不平则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就是仿照孔子“苛政猛于虎”的比喻,指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另一件事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这场影响了欧洲几百年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表面像复古实质是创新。欧洲人“发现”:既然希腊罗马人能像真正的人那样生活并创造出灿烂的艺术,那么今天的人也应该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于是就形成了“人本主义”对“神本主义”的巨大冲击!

也许有人会说:不对不对,今天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历史,是因为有了点闲钱,想用历史知识来充实充实被物质欲望掏空的精神,清醒清醒被铜臭气息熏昏的头脑。其实这种说法与本人观点并不矛盾。因为,“历史”就是我们共同的“童年”。我们都知道时光不会倒流,自己也回不到童年。但为什么我们却常常怀念傻里傻气的童年呢?因为童年时代诚实、纯洁、淳朴、自然,不懂金钱也不懂等级。追恋诚实的过去,不正意味着对物欲横流的鄙视与批判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