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解玺璋
解玺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12,887
  • 关注人气:6,1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史铁生

(2012-05-31 22:22:11)
标签:

文化

走近史铁生

——读《生命:民间记忆史铁生》有感

解玺璋

http://s5/middle/475b6ef8tc155ceb74e64&690
 

一个作家,特别是取得了伟大文学成就的作家,在读者心目中,总是有一点神秘性。固然,要了解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是读他的作品;但了解一个作家的身世及其成长经历,对于理解这个作家和他的作品也不能说没有帮助。史铁生亦如是。我和他是有过一些交往的,也读过一些他的作品,不过,当我参与到铁生之友这个群体活动中来的时候,还是觉得弥补了我的很多不足,提升了我对铁生及其作品的领悟和理解。

 

史铁生的写作在中国当代众多写作者中独树一帜,其重要性目前怕是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还有待更多的阐释与发掘。中国传统文论中有“知人论世”的说法,孟子告诫他的学生万章:“颂(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里的“世”,就包含了身世的意思在里面。了解一个作家的身世,是深入理解这个作家及其作品的出发点。当然也还有不同的对待作家及其作品的态度和方式方法,周作人就强调:“批评是主观的欣赏不是客观的检察,是抒情的论文不是盛气的指摘。”我也曾把这段话抄下来,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但这样做显然要冒一定的风险,过度主观的我们可能会把本不属于作家的东西强加给作家,并造成以讹传讹的后果。再有就是把文学作品作为文学研究的本体和中心,以此来划分文学研究与非文学研究的界限,他们重视构成作品的各种内在因素,却轻视或者忽略作品与作家、与时代和社会环境的联系,容易陷入对某种狭隘的美学价值或文字风格的过度阐释。

 

深入理解和阐释一个作家及其作品,我比较倾向于从这个作家及其作品具体和个别的事实入手,并将这些事实置于一定的价值体系,即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这样才有可能发现和理解这个作家及其作品有别于其他作家的个性及其特异的面貌和性质。也就是说,对于史铁生,我们是要寻找他的独到之处,即史铁生之所以成其为史铁生的东西,这就赋予了一切与史铁生有关的“材料”的必要性和特殊价值,尤其是那些与他一起走过同一时代的朋友们的述说,就显得更加珍贵。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生命:民间记忆史铁生》这本书,其意义也就充分地彰显出来了。

 

在这本书里,算上邵燕祥先生的序言,我们可以看到44个作者所作46篇文章,而这些文章,几乎囊括了史铁生人生六十载的各个阶段以及生命的各种面相。这些作者在铁生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与他有过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接触和交往,他们中既有孙立哲这样的生死之交,也有邵燕祥先生这样“可能握过一两次手”的泛泛之交;既有青少年时代一起摸爬滚打的兄弟、同学、插友,也有成为作家后结交的各路精英;既有与他做了20年邻居的朋友或遥相关注的铁粉,也有如我辈因工作机缘与他结识的编辑、记者;总之,不管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们的文字或写实、或抒情、或理性、或感性,但其态度都是诚恳的、真挚的,都是出于对铁生的敬重和热爱。透过这些文字,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铁生。如果说我们每个人和他交往,看到的都只是其某个侧面的话,那么,这本书足以使我们看到铁生的更多侧面,是一次三百六十度全方位近距离观察,甚至是从外到内的透视。这固然不能代替对于铁生及其作品的学术性研究,不能代替从当代文学发展史的角度对他应该做出的评价和定位,但是,却为未来的这些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如果只是对史铁生这个人感兴趣,这本书也不失为一种有趣和有益的读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