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解玺璋
解玺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5
  • 关注人气:6,1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销员之死》:梦想与梦碎的戏剧人生

(2012-03-30 23:19:38)
标签:

文化

《推销员之死》:梦想与梦碎的戏剧人生

解玺璋

 

人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现实的与梦想的。很多时候,这两种人生交织在一个人的身上,很难分得一清二楚。推销员威利让我们看到的就是这种纠缠在一起的复杂状态。他的生活无疑是现实的,生老病死、柴米油盐,时时可能把他从梦中惊醒,妻子琳达手里的账单,房贷、分期付款的汽车和电冰箱,都不能让他无动于衷。但他觉得,生活总是要有盼头,有希望的,哪怕这种盼头和希望是那么的遥远,那么不现实。对于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靠“推销自己”而维持其基本生存、养家糊口的人来说,这很正常,没有什么可责备的。他一直所梦想着的,无非是还清家里所有的分期付款,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两个儿子都很有出息,继承了自己的事业;虽然活着的时候他把笑脸给了每一个他所面对的人,但他希望死后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很多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他的葬礼。

 

但生活的残酷就在于,即使是这样一点点微薄的希望,他都没有得到。生活真的是太吝啬了,吝啬得近乎残忍。威利自己也许不觉得,临死前他还特意买了菜籽,要在院子里种胡萝卜呢。他还想像着自己以死换来的两万美元保险金,会给这个家庭以及两个儿子的未来带来多么大的希望。丁志诚努力演出了这个人物的单纯与复杂。单纯是这个人物自身的禀赋,复杂则是这个人物形象所传达出来的内涵,而丁志诚的表现将这一切处理得浑然一体而又层次分明。面对威利这样一个人物,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感情其实是相当复杂的,既有不满于他的缺少自知之明,犹如他的儿子所说,“他始终不明白自己是什么人”;又有对于他的深深的同情,毕竟他连最起码的自由都没有享受到,“我们三十五年来头一回眼看就谁的也不欠了,都清了,他只要有一点点工资就都够了。他连牙科医生的账都付清了”,但他却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用这种方式使自己得到了解脱。

 

导演李六乙对舞台的处理以及对演员表演的要求,明显区别于1983年版阿瑟Ÿ米勒和英若诚联合执导的《推销员之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近三十年来中国戏剧在舞台时空观念上的进步,以及演员表演观念的巨大变化。三十年前,人们纠结于婚外情能否表现、演员是否可以在舞台上接吻,以及演员是否要戴假鼻子和金发套……最终实现的所谓艺术上的突破,常常表现在这些方面,而舞台基本上还是一个写实的舞台,不仅有逼真的布景,演员的表演也仍然遵循了现实主义的理念。李六乙这一版对舞台时空的处理则明显地优于前者,更加开放,也更加自由;时间是流动的,也是跳跃的,人物在时间隧道里自由往来,随意穿插,增加了演员表演的难度,演员常常要在瞬间从一种情境或情绪转向另一种情境或情境,他们的表现是相当成功的,有些场景的处理和衔接几乎达到了天衣无缝和不露痕迹的地步。比如威利和哥哥本的几次对话,就给人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并不觉得生硬。那一面巨大的墙壁和随意摆放的桌椅及其它道具,使舞台在灵动中还保持了强大的压迫感,在这面大墙的下面,任何人都显得十分渺小。有意思的是,这种带有象征性和表现性的舞台和表演,并不影响观众从现实性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这个作品传达出来的信息,我想,很有可能是威利一家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我们对他们这家人以及他们的不幸遭遇太熟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