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轻的京剧有希望

(2011-06-10 00:36:13)
标签:

文化

年轻的京剧有希望

解玺璋

 

    今晚(10日),北京京剧院举办的首届“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将落下帷幕。在短短25天里,有30位演员、25台戏亮相于长安大戏院。其中一些戏,像《花田八错》、《翠屏山》、《汉宫惊魂》、《勘玉钏》等,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传统大戏。戏迷们终于过了一次戏瘾,有人说,这是四十年来京剧界从未有过的盛事,看来所言不虚。

 

    京剧一度被认为是夕阳艺术,似乎只有进博物馆这一条出路了。但随着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在社会上不断升温,喜爱京剧的观众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社会需求的增加对京剧界形成了巨大压力,却也刺激了京剧界寻求发展的可能性。而可能性之一,就是将青年演员推上前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

 

    演员的青黄不接,一直是阻碍京剧生存与发展的一大障碍。人们纠结于青年演员的功夫浅,水平差,经验不足,却又不给他们必要的鼓励和信任,更少登台演出的机会。京剧是角儿的艺术,然而,角儿从哪儿来?只能从舞台上来,从观众的掌声中来。如果说舞台就是角儿生长的沃土,那么,观众的掌声就是滋润他们的雨露阳光。我们没有理由把青年演员摒于舞台之外,既要角儿生长,又不给角儿生长所必须的土壤、阳光和雨露,这样的道理是讲不通的。

 

    事实上,梅、尚、程、荀也好,马、谭、杨、奚也好,他们成为角儿,在舞台上挑大梁时,年纪都不曾超过30岁。这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此次青年演员擂台赛将年龄上限定为40岁,即便如此,很多演员在观众中的知名度、号召力仍然显得很薄弱,舞台经验也显得严重不足。我作为大赛评委看了几场演出,几乎每个演员的前半场演出都略显有些紧张,影响他们的正常发挥。这当然不能完全怪演员,我想,如果他们能有更多登台锻炼的机会,是可以做得更好的。评审表中有一项“艺术潜质”,我给每个演员都打了满分,我想表达的就是,这些青年演员都有很好的艺术潜质,问题在于怎样才能使他们的艺术潜质得到有效的开发,使这种潜质提升为他们的艺术才华。

 

    办擂台赛是个好办法。重要的倒不在于谁排第一,谁排第二,所谓排名,不过浮云而已,而整个青年群体的亮相,才是最迷人,最给力的。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兴奋地对记者说:“这批人成长起来,20年都不用愁人才问题。”他的话,一语道破了剧院不惜巨资举办此次大赛的良苦用心。如果我们觉得京剧还有希望,还没到夕阳西下,非进博物馆不可的程度,那一定是因为它具有了自我更新的能力,它把自己变得更年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