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礼下庶人

(2008-11-05 00:09:55)
标签:

文化

礼下庶人

解玺璋

 

日前,在国家大剧院看立陶宛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观众在演出进行到后半部时退场,也有观众不对号入座,且不关手机,演出中随便交谈,等等。于是,观众素质低的问题又被提了出来。

 

这个问题时有提起,已经不是新问题了,但却是个很棘手的问题。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国家大剧院又非乡下的场院,上演的还是来自外邦的名剧,个别同胞“素质低”,缺少文明的观剧礼仪,固然会让很多文明人,有身份、有面子的人,感觉很没面子。尤其是现场还有许多外国人,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就会感到无地自容,甚至很愤怒。

 

其实,对于经常进剧院看演出的人来说,这点素质还是有的。麻烦出自那些偶尔进一次剧院,看一次演出的人。他们来到剧院,特别是来到国家大剧院,除了看演出,还有很多额外的诉求。他们不是不懂礼貌,也并非“素质低”,很多时候,他们是不太了解在剧场看演出的规矩,或者还没有养成看演出的习惯。因为,他们看演出的机会太少了!

 

有人以为中国观众素质低是因为中国的剧场对观众没有要求,任由观众大喊大叫,比如看京剧时观众就可以叫好。这是一种很深的误解。我不知道被认为素质低的观众有多少是在戏园子里培养出来的?而且,能在看戏时叫好的观众,怕也不是素质低的观众。没有长期的熏陶和训练,你未见得能叫到点儿上。

 

现在,西方的观剧方式被认为是文明的。这种文明在西方也有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当年,莎士比亚上演《罗密欧与朱丽叶》,据说观众是可以坐到台上去的,只要多花钱。看过一篇介绍英国古剧场的文章,其中说到,有考古人员曾在伊丽莎白时代的剧场里,发现了果壳,说明那时的剧场也是不禁止观众吃东西的。而且,剧场还允许穷人花很少的钱打站票看戏,使得看戏成了那个时代最便宜的娱乐项目。

 

现在的剧场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分化的结果。这在转型的中国其实才刚刚开始。能分化到什么程度?现在也还看不清楚。过去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现在是刑也要上“大夫”了,礼也要下“庶人”了。说起来,刑上“大夫”有时比礼下“庶人”还要容易些,前者关系制度建设,只要想做,并不难;后者则关系到习惯,习惯的养成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指责观众素质低就能奏效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