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继承柏杨的精神遗产
解玺璋
柏杨去了。这个几乎与“五四”运动同岁的人,作为“五四”自由之精神的最后一个实践者,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我从1980年代初读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思想受到极大的震撼。以后陆续读了他的其他杂文,前几年,作为责编,还参与出版了他的《中国人史纲》,确是受益匪浅。从柏杨那里,我们是有精神遗产可以继承的。这笔遗产不是别的,就是自由的、不妥协的、对专制和强权的批判精神。
柏杨首先不是学者和作家,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写作,不是要在文坛或者学术领地里占据一个位置,争取一个名号,而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与反思。
柏杨以他的写作证实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存在价值。一个社会为什么会有知识分子这个群体?他们的存在意义何在?我们读了柏杨就可以明白。知识分子的存在不是为了给现实社会提供合理性的解释,事实上,他们有义务以其理性和智慧向公众揭示现实的合理性将怎样在其发展过程中走向衰落和灭亡。
我们正处在一个平庸的时代,其标志之一,就是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普遍丧失。这是中国人的悲哀,更是知识分子自身的悲哀!知识分子自己消解了自身的存在理由,大家除了忙于论证现实的合理性,忙于表达自己对现实的认同,似乎已无事可做。所以,今天我们纪念柏杨,不能不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柏杨的精神遗产,我们能够继承几何?
中国知识分子的毛病之一,就是说得多,做得少,习惯于坐而论道,崇尚清谈,发展下去就是扯淡。就像很多人都在参禅论佛,其实只是一种装扮。用另一位台湾朋友,林谷芳先生的话说,只有在“两刃相交,无所躲闪”之际,才有真实的禅可言,才可能领略生命的极致风光。修禅如此,继承柏杨的精神遗产又何尝不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