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学术文章 |
在博客网做访谈,主持人栾轶玫(英国westminster大学媒介艺术设计学院特邀研究员)提及,有一个帖子反对全民博客,给人深刻印象。帖子说:“如果什么事情跟全民沾上边了,我认为不是一个大笑话就是一个大阴谋”。
其实,我们都知道,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个政府或者哪一种机制能够逼迫全民成为博客,自然也没有哪个学者、哪个博客服务商能够做到这一点。博客在使用博客时是在工作、交往和休闲,而且必然是出自内在的自发行动。博客不是任务,尤其不是“组织上”布置的任务。
希望“全民博客”——博客公司的管理者有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但是换一个视角来看,需要提出两个问题:其一,人民需不需要博客?如果人民需要博客,人民就会博客。其二,博客网站是否提供了足够好的博客服务?如果服务足够好,那么人民就会继续博客,否则,人民就会中止博客。
到底人民需不需要博客呢?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翻译成一个更简单的问题:“人们需不需要全方位的信息交换”?需要一个快捷的、全面的、立体的、高效率的信息交换——可以通过访问一个网络域名了解他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并且能够知道他的需求,知道他的生活和工作意向,知道他的优势和竞争力,知道他存在的价值。如果人们真的有这个需求,这就意味着我们希望社会生活从此改换面貌,更新机制。
一个博客化的社会机制是怎么样的?一时还不清楚,但是无疑,理想型的博客社会,将会力图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比以前更便利、使人类交流和媒介信息传播更有价值,使社群组织更透明、更规范、更有秩序,使整个社会更为和谐。
有关新媒介的学术需要朴素的思维。博客是什么?处在我们的时代,研究者和使用者还不完全明白。新媒体技术还是一个孩子,而博客和WEB2.0则简直就是一个婴儿。我们不知道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但是我们知道,凡是存在都有价值。一个孩子诞生了,必将有自己的前途。博客诞生,父亲是技术人员,母亲则是大众的需求。目前的博客写作是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现在呀呀学语,受人非议颇多,但这不会是他一生的状态。现在的博客写作者是好奇的,看博客的人是尝试性的,包括博客服务体系也是幼稚的。但是我们现在真正要谈的是:博客作为一个成人,它将会怎么样!
互联网所指明的人类交流方向是永恒的。全方位的信息交换成为一个社会系统,需要一个漫长的演进历史。人们渴望一种强大的虚拟建构组织能够有效的指涉现实,这种欲望将不会改变。
所以简单来讲,人民需不需要博客呢?我不知道。我知道的只是:人民需要博客所指明的人类交流方向。
其实,我们都知道,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个政府或者哪一种机制能够逼迫全民成为博客,自然也没有哪个学者、哪个博客服务商能够做到这一点。博客在使用博客时是在工作、交往和休闲,而且必然是出自内在的自发行动。博客不是任务,尤其不是“组织上”布置的任务。
希望“全民博客”——博客公司的管理者有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但是换一个视角来看,需要提出两个问题:其一,人民需不需要博客?如果人民需要博客,人民就会博客。其二,博客网站是否提供了足够好的博客服务?如果服务足够好,那么人民就会继续博客,否则,人民就会中止博客。
到底人民需不需要博客呢?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翻译成一个更简单的问题:“人们需不需要全方位的信息交换”?需要一个快捷的、全面的、立体的、高效率的信息交换——可以通过访问一个网络域名了解他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并且能够知道他的需求,知道他的生活和工作意向,知道他的优势和竞争力,知道他存在的价值。如果人们真的有这个需求,这就意味着我们希望社会生活从此改换面貌,更新机制。
一个博客化的社会机制是怎么样的?一时还不清楚,但是无疑,理想型的博客社会,将会力图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比以前更便利、使人类交流和媒介信息传播更有价值,使社群组织更透明、更规范、更有秩序,使整个社会更为和谐。
有关新媒介的学术需要朴素的思维。博客是什么?处在我们的时代,研究者和使用者还不完全明白。新媒体技术还是一个孩子,而博客和WEB2.0则简直就是一个婴儿。我们不知道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但是我们知道,凡是存在都有价值。一个孩子诞生了,必将有自己的前途。博客诞生,父亲是技术人员,母亲则是大众的需求。目前的博客写作是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现在呀呀学语,受人非议颇多,但这不会是他一生的状态。现在的博客写作者是好奇的,看博客的人是尝试性的,包括博客服务体系也是幼稚的。但是我们现在真正要谈的是:博客作为一个成人,它将会怎么样!
互联网所指明的人类交流方向是永恒的。全方位的信息交换成为一个社会系统,需要一个漫长的演进历史。人们渴望一种强大的虚拟建构组织能够有效的指涉现实,这种欲望将不会改变。
所以简单来讲,人民需不需要博客呢?我不知道。我知道的只是:人民需要博客所指明的人类交流方向。
前一篇:开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