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新浪网的不弃,感动于博客频道编辑三番五次的诚挚邀请,我终于也在这里安了一个家。
本来,在书斋里守着青灯黄卷,在讲台前课徒授业,似乎应该是传统学者的正途。因之,是否学术博客化,乃至生活博客化,我是颇为踌躇的。几年来虽然有过几个博客,但都是体验式的匿名写作,小群体的博客也有,都无意公开。
此番遵约踏“浪”,几个原因——
一是还新浪网侯小强副总编的人情帐;二是有意“参与观察”一下个人写作的大众化;但更主要的是因为,几天前在北京的新新论坛上发言,谈“媒介即人”,新华网的周锡生总裁评价说:观点真的很有用,但您既然99年就发表过这个观点了,我们知道的也未免晚了点。
我在《指南针》丛书(新浪网陈彤先生的大作《新浪之道》名列其中——做个广告)总序里说,近20年来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是有问题的。看来,今天还要加上一句:我们的新闻传播学术研究也是有问题的,自然,包括我自己。研究传媒,如果一味固守书斋,不能把思想观点最大限度的公之于传媒,为社会所见、所讨论、所接受、所用,还有何存在意义?
本此,就尝试一回大众写作。主要议题是逐篇谈传媒曾经给我的启示:除了阐释一些编辑所罗列的曾经发表过的观点,还准备写一点有关人类交流现象的时评。但能否坚持下去,时间、精力,还有受众的反应,都不是很有把握。
先说这些吧。
本来,在书斋里守着青灯黄卷,在讲台前课徒授业,似乎应该是传统学者的正途。因之,是否学术博客化,乃至生活博客化,我是颇为踌躇的。几年来虽然有过几个博客,但都是体验式的匿名写作,小群体的博客也有,都无意公开。
此番遵约踏“浪”,几个原因——
一是还新浪网侯小强副总编的人情帐;二是有意“参与观察”一下个人写作的大众化;但更主要的是因为,几天前在北京的新新论坛上发言,谈“媒介即人”,新华网的周锡生总裁评价说:观点真的很有用,但您既然99年就发表过这个观点了,我们知道的也未免晚了点。
我在《指南针》丛书(新浪网陈彤先生的大作《新浪之道》名列其中——做个广告)总序里说,近20年来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是有问题的。看来,今天还要加上一句:我们的新闻传播学术研究也是有问题的,自然,包括我自己。研究传媒,如果一味固守书斋,不能把思想观点最大限度的公之于传媒,为社会所见、所讨论、所接受、所用,还有何存在意义?
本此,就尝试一回大众写作。主要议题是逐篇谈传媒曾经给我的启示:除了阐释一些编辑所罗列的曾经发表过的观点,还准备写一点有关人类交流现象的时评。但能否坚持下去,时间、精力,还有受众的反应,都不是很有把握。
先说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