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武汉夏令营模式”值得推广
(2013-04-29 07:30:03)
标签:
孙云晓教育文化 |
分类: 我的文章 |
夏令营是以亲近自然鼓励探索促进友谊为基本宗旨的野外体验活动,也是最受青少年欢迎的团队生活方式之一。夏令营的时间虽然短暂,却可能以其深刻的体验而形成的新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充满激情地走向未来。所以,创造性地举办各种各样的夏令营,成为世界各国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途径。
翻开《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16卷第312页,关于夏令营的辞条是这样写的:“将娱乐与教育结合起来的设施,目的在于使城市儿童熟悉户外生活。最早的夏令营约于1885年发祥于美国,当时人们由于都市化的日益发展引起各种返回自然的运动,于是产生了夏令营。夏令营的时间不等;从1一2周到8周左右;参加的儿童年龄在6-18岁之间。早期的夏令营强调兄弟式的友爱和简朴的生活,其后又产生了许多不同形式而各有其重点的夏令营,有的夏令营是学生住帐篷、自己做饭的野营,也有的夏令营备有加热房、热水淋浴、游泳池和设备齐全的厨房。有些夏令营仅提供当地特有的水陆运动和一些工艺活动,另一些夏令营则以发展青少年的天赋或特殊兴趣为宗旨。
今日中国,由于担心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等原因,基础教育系统几乎不敢组织夏令营活动,这是一个令人悲哀的误区。完全商业化的夏令营又以贵族化和功利性把青少年带入另一个误区。
因此,武汉市委教育工委、武汉市教育局以非凡的远见和勇气,连续15年组织10多万中小学生,开展“跟着课本游中国”主题夏令营活动,开创了中国青少年夏令营的“武汉模式”,或者说是“武汉夏令营模式”。作为一个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40余年的学者,我对此表示特别的敬意。
“武汉夏令营模式”是一种校外教育的模式,是素质教育的模式,也是体验教育的模式, 具有现代教育的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武汉夏令营模式”的精髓恰恰是这样“四个学会”。
“武汉夏令营模式” 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教育模式,即以政府教育部门主导、专业机构运作、确保安全和有益成长两大原则的教育模式。毫无疑问,中小学生参与夏令营的规模越大,越需要具有公信力的政府教育部门来主导,越需要专业机构运作、确保安全和有益成长两大原则的坚守。
众所周知,对青少年野外体验活动最具杀伤力的就是安全责任事故,而开展野外活动规模越大时间越久,就越难以完全避免一定的意外发生。但是,日本等国家多年的成功经验已经表明,现代教育不能因噎废食。因此,我对“武汉夏令营模式”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夏令营的水平。尤其是要广泛吸收各领域专家学者参与,特别是争取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的支持,注重培养创新人才。
第二,学习日本的经验,提高安全意识,把安全预案做到惊人的细致,把意事故降低到最低水平。(具体可以参考我在中国青年报冰点发表的长篇文章《千年警世钟》。)
第三,建立法律保护机制。参照教育部《学生意外伤害处理办法》,制定武汉市《学生意外伤害处理办法》,作为地方法规在武汉市人大立法。
第四,建立意外伤害保险机制。除鼓励中小学生家庭为孩子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更重要的是政府出资为中小学生投保,设立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