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云晓
孙云晓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102
  • 关注人气:83,1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浪网友谈中国教育改革设想:人人可上大学

(2008-06-25 08:29:59)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为您服务
中国教育改革设想:

     大专以前的教育,全部实行免试直升式,对这些20岁之前的孩子充分进行思维发散创新教育。本科从专科中录取,以创新能力高低,作为划分名牌与普通高校的标准。

    把想读大学的孩子,全部,纳入高等教育。采取住校、走读、半工半读、在校现场授课、视频连线场外听课,等等各种授课听课方式,虽然听课方式不同,但学习科目内容相同,考试、试卷、论文,等考核标准相同,毕业证也相同(利于就业),如果非现场学生成绩优于现场学生,那说明场外学生用功优秀。毕业时,只让二分之一的大学生拿到毕业合格证,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竞争学习,使优秀的学生突现。大学毕业证要分A、B、C、D、四个等级,没有拿到毕业证的大学生,发给结业证。大学生有没有毕业证是虚,都接受了高等教育是实实在在的果,较自己素质都会大大提高,只是大学知识掌握程度不同。

国家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而不是去数发了多少毕业证。

    教育部门及社会,要进行各种各样、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的竞赛,选出各种单项人才。清华、北大所有专业,全部只招收单科在全国竞赛中冒尖的优秀生,也就是说清华、北大只招收单项奇才,不招收全才状元。全才全才,什么都好,拆开那一项也不最好。专家专家,是某方面专。如果什么都懂,单项就不精。所以一流学府招专项奇才造就一流专家。这单项包括:数理化生物、外语、写作、演讲(政治家)、书法、幽默、绘画、奇思妙想(创意)、团队精神、组织品德能力、勾通交际(销售)、等等。次于北大清华的重点大学招收省级五花八门竞赛获奖者,还可招收拥有多项奖冠军,还可招收部分做出突出事迹的英雄少年(国家有难献身精神)。普通本科招收市级各种竞赛优胜者,英雄少年,文化课的全才,这文化课成绩是从小学到中学每学期的档案记录累计。普通高等专科教育,根据个人爱好任选专业,如果某专科学校某专业,争着上的人多,那就根据平时所学课目创新能力优劣排序,或抓揪,反正专科学完,不想就业还可学本科
(2008-06-24 21:30:34)   [删除] [回复]
新浪网友谈中国教育改革设想:人人可上大学
新浪网友
政府只要下决心举刀改革,中国立马会出现翻江倒海变化。

     假设, 教育部规定,高校录取,以奇思妙想、稀奇古怪的,想法点子,出格离奇程度,决定成绩高低;以学生奇谈怪论、新异答案活跃程度为尺度,衡量学校教师优秀标准。那么,家长从孩子出生就会培养他奇思妙想能力,学校会号召鼓励学生敢于否定老师观点,比赛看谁驳倒老师答案能力强方法新,考卷评判标准是谁的论证答案更独特更新异,越贴进标准答案得分越低。社会培训班为迎合家长,会举办各类发散思维创新培训班,会举办各种类似的竞赛。可谓龙头一摆全身动。身想动头不动,方向不会改变,家长老师都厌倦了应式科举教育,上头不改下头改是做无用功。

    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必须改变人才培养方式,要对应试教育进行颠覆打碎性的改革。把西方的创新思维教育方式,引入中国,只要有利于强国的东西,都要借鉴过来。中国的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进行发散思维教育。中国人多出生的孩子多,待三、四十年后,经过创新思维培训的孩子,肯定会发明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创造,中国人占四分之一,发明创造天才也会占世界四分之一,新鲜玩意全由中国创造,世界冠军不是中国的还能是谁的,咱轻轻忪忪在前头跑,让世界各国在后头气喘嘘嘘的追吧。

    你看那美国创新手段让世界人民看得一愣一愣的,仅金融衍生品,就创出的五花八门,别说不懂金融的,就是中国金融从业者,初看也不明白,得细琢磨才能回过味来,说不定还琢磨得不对上美国当。会创新是奇才,会学习不是人才。
(2008-06-24 21:30:09)   [删除] [回复]
新浪网友谈中国教育改革设想:人人可上大学
新浪网友

    中国现今的教育,实际上是沿用了几千年的科举制度的翻版。应试教育培养造就了一批批会学习的孩子。扼杀了孩子的创新能力。阻碍了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可能。世界经济发展,不需要跟着跑的孩子,需要领头跑的孩子,踏着别人踩出的路子跑永远成不了头。

     家长、老师为什么训斥孩子,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与家长老师想的不合拍。家长老师都喜欢乖孩子,因为乖孩子沿袭了长辈思维。

这种压制发散思维的教育方式,社会、学校、家庭几千年不变地沿袭下来。

有人会说,中国几千年的固有教育模式,根深蒂固,不好改变。

     不是不能改变,而是国家领导者,有没有规划百年宏图的大志,有没有冒险改革的勇气决心,一项好的措施,出台-实施-效果,得有个时间过程,受益的可能是后人,如果只考虑在位政绩,没有前人裁树后人乘凉的奉献精神,就不会进行真正的改革。
(2008-06-24 21:29:44)   [删除] [回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