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孙云晓文章 |
夏令营的魅力在哪里
孙云晓
艾斯纳担任迪斯尼公司总裁长达21年,他曾经力挽狂澜,使迪斯尼的市场价值从30亿美元激增到700亿美元。有人认为他的成功源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读书经历”,但在艾斯纳眼里的主要教育却是儿时参加的夏令营!为此,他写了《夏令营中的人生智慧》一书, 说明夏令营的很多小事都积累升华成他的人生观,成为他生活的信条,成为他人生阅历背后的一种积淀。
更令人叹服的是,参加这个神奇的夏令营是艾斯纳家族祖祖辈辈都必经的人生仪式。艾斯纳作为营员和工作人员在凯威汀夏令营度过9个夏天。他说:“童年经历铸就了我克服困难的利器,也建造了摆渡人生的浆橹,而夏令营本身就是一种利器,它的丰富内涵让我在漫长的一生中不断悟出更深的道理。”
的确,夏令营曾经是最让孩子们心动的暑假生活,可如今在中国,夏令营却成了全社会都看不懂的万花筒。例如,2005年6月24日《北京青年报》发表《十天培养出“未来领袖”?》一文,批评上海“贵族夏令营”泛滥,“把本该充满天真活泼的夏令营,硬是赋上‘未来领袖高峰会’的头衔;让原本更适合足球、篮球的初中学生,非得‘拿模拿样’地学习怎样打高尔夫……夏令营所安排的各项活动,实在让人感觉太过‘急功近利’”。
那么,夏令营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她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方?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夏令营?
我与夏令营发生深刻的联系始于1993年。那一年3月,我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发表了《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一文,报道和分析了中日少年草原探险夏令营的一些现象。后来,我应邀将此文缩写为3000字的《夏令营中的较量》,被发行几百万册的《读者》转载,随即引发全国性的教育大讨论和大争论,至今依然时常激起涟漪。
当时,我们组织专家学者对夏令营现象的研讨,是中国教育界少有的举动。1994年第3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详细介绍了"夏令营应该怎样变革"理论研讨会上的14位专家的观点。
专家们认为,夏令营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活动方式,以探险磨炼为内容的夏令营的出现,是一种积极可贵的发展和变革,应当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还要分年龄层次,不能全变成探险或吃苦夏令营。《学与玩》杂志总编辑马光复主张,夏令营应当突出“玩”,就是要以“有趣”与“有益”的活动为主。北京市少年宫的全国优秀辅导员黄蕙认为,夏令营的成功经验在于群众性和教育性,她主张应当实体化即建立夏令营基地,并经常开展远足性的活动。她介绍说,足是健康的基石,足底有50块骨骼、60个关节、40条肌肉、200多条韧带。远足是锻炼强健的体魄、坚毅的意志的最佳方式。
翻开《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16卷第312页,关于夏令营的词条是这样写的:
将娱乐与教育结合起来的设施,目的在于使城市儿童熟悉户外生活。最早的夏令营约于1885年发祥于美国,当时人们由于都市化的日益发展引起各种返回自然的运动,于是产生了夏令营。夏令营的时间不等,从1~2周到8周左右;参加的儿童年龄在6~18岁之间。早期的夏令营强调兄弟式的友爱和简朴的生活,其后又产生了许多不同形式而各有其重点的夏令营,有的夏令营是学生住帐篷、自己做饭的野营,也有的夏令营备有加热房、热水淋浴、游泳池和设备齐全的厨房。有些夏令营仅提供当地特有的水陆运动和一些工艺活动,另一些夏令营则以发展青少年的天赋或特殊兴趣为宗旨。例如有艺术夏令营、音乐夏令营和其他专门从事棒球、骑马、网球、帆船运动的夏令营。还有补课夏令营、减轻体重夏令营等。
如果说,《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词条是权威的、概括性的,那么,《夏令营中的人生智慧》一书则是难得的个案,是更为珍贵的历史记录。艾斯纳在书中说,有组织的夏令营始于1861年。一个名叫弗里德里克.冈恩(frederickgunn)的中学校长,带领一群学生来到岩石峭立、荒芜人烟的康涅狄格山区进行夏令营探险活动。
艾斯纳的这一说法之所以比较可信,是因为他们家族80多年必去的凯威汀夏令营,就是弗里德里克.冈恩的学生格雷格.克拉克创办的。克拉克是当年夏令营的参与者,1893年,他在安达略北部、提买格米湖北边的一个岛上,建了一个只能乘独木舟才能到达的夏令营营址,即凯威汀。1910年,克拉克又在邓莫尔湖上建了第二个凯威汀,而艾斯纳正是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夏令营生活。
由此看来,一个多世纪的夏令营历史表明,世界各国对夏令营的性质与内容形成了许多共识,即都认为这是将娱乐与教育相结合的一种返回自然的活动。据2005年6月29日《中国教育报》的介绍,夏令营在美国已经是成熟的产业。美国国家夏令营联盟(National
“丰富人生,创建未来”是美国夏令营联合协会(American
从美国的经验和日本的变革到中国的探索,或许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不论把夏令营定位于一种教育还是一种产业,最终决定其命运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的水平,即教育的效果。换句话说,教育始终是夏令营的灵魂,教育也是一切夏令营最本质的特征,尽管这种教育可能是隐蔽的、了无痕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