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需要加强和改进工读教育

(2006-09-15 23:43:38)
分类: 评论随笔
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06)儿童分论坛专家观点之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陈晨

背景:2005年6月-2006年6月,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进行了“工读教育研究”课题,对全国的工读学校进行了普查,就工读教育的发展现状,我国工读教育的发展目标,以及探索构建我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框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篇论文正是基于此次调查,节选了部分调查和研究成果。
1.工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工读学校数量逐年萎缩。
我国工读教育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当时青少年教育需要,提供问题少年教育转化的及其有效的教育形式。办学高峰时,全国工读学校的数量达到150所,近10年来工读学校发展趋于萎缩,其数量以每年2%-3%的速度急剧减少,至今仅存67所。据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分会披露,就仅存的这几十所学校中,发展好的仅有1/3,处于一般状态的1/3,还有1/3处于要关门的境地。然而近10年来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状况却不容乐观,未成年罪犯的数量逐年攀升,占全部刑事罪犯人数的比重越来越大,呈现出暴力化、团伙化、低龄化的趋势。
2.工读学生不适应普通学校教育,存在行为和思维偏差问题
工读在校生中,男生占84.6%,女生占15.4%。从学生性别来看,各工读学校均有男生,男女生都有的学校只占56.7%。工读在校生在以前的学校学习成绩普遍偏低,自认为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于“上等”和“中上等”的只有3.5%和10.1%,“中等”和“中下等”的有21.1%和33.8%,而“根本跟不上”的高达31.6%,普通学校学生中的这个比例也有3.5%。
在我国不同地区,工读学校学生的入学条件不尽相同。在本次调查学校对在校生入校前情况的有效回答(7204名学生)中,属于有严重不良行为和一般不良行为的学生达到80%以上。具体来看,不同情况学生所占的比重是:“有犯罪行为”的占6.4%,“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占30%,“有一般不良行为的”占52.3%,“没有不良行为,只是学习成绩差或有残障”的占10.1%,属于“普通正常学生”占1.2%。
工读学生以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为明显,比如对“为了赢得尊敬,有时必须动手打人”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普通学生只有10.2%,而工读学生达34.4%;工读生人生价值观水平低于普通学生,就现在的生活目的而言,工读学生的盲目性如“不知道”、“没有目的”均高于普校学生;在是非观念方面,工读学生呈现亚文化的特征,工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法制观念、是非观念淡漠。比如对喝酒吸烟、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认为是“非常错”和“错了”的普校学生比例分别是90.2%和91.1%,而工读学生的比例只有50.2%和61.9%。
3.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对工读学生的自我恢复和身心矫正有重要影响
进入工读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有行为问题的孩子。他们的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从总体上看,工读学生中“父母健全,关系和睦”的低于普校学生近20个百分点,父母离异的在五分之一以上,高出普校学生2倍多;与此相联系,生活在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隔代家庭等特殊家庭,不能接受亲生父母完整的家庭教育的工读学生,则明显多于普校学生。“父母教育方法有问题”和“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管孩子”,将近70%。
应试教育环境下催化了“问题学生”的产生,教师不堪重负、“问题学生”被舍弃,问题学生确实给普校教学带来问题,很多是普校难以管理的。就普通学校而言,品德行为偏常和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学生,人数虽少,但能量很大,破坏性强。另外,在普校期间,他们与老师的关系也比较紧张。受到的负面评价和劣性刺激过多,很难有成就感。
社区保护不到位无法应对问题少年。我国目前社区环境管理方面还存在漏洞,不健康的娱乐场所还有很多,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成为滋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温床”。

4.优质的工读教育的资源可以弥补家庭、普校和社会对教育矫正问题少年方面的缺陷
整合资源——弥补家庭教育缺陷。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水龙头,必须拧紧。假使由于父母教养不当,未拧紧的第一道水龙头出现“漏水”,“堵漏补救”的责任就义不容辞地落在学校身上。几十年工读教育的实践表明,工读学校为父母提供咨询和辅导,整合教育和公安等社会各方面资源,对学生实行集中住宿、统一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不良对孩子的不利影响,弥补了家庭对孩子监护的缺陷,帮助父母解决了家庭教育中的难题。
因材施教——弥补普通教育的缺陷。对于那些由于心理行为障碍与学习困难交互作用下,不适应和不适宜在普通学校就读的学生来说,工读教育能够使他们同普通学生一样同等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其所需要的教育。在文化教育方面,降低难度;在心理行为引导方面,针对性更强。
封闭管理——提供特殊教育环境。减少了未成年人在社会上制造事端的机会,阻断了未成年人的不良社会交往。
发挥“辐射”功能,向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9.4%的学校有工读预备生,有其他形式校外教育的学校有48.4%;进行毕业生跟踪帮教的学校有67.2%;另有48.4%的学校培训过普校学生,此外还有一些学校培训过普校德育教师、班主任和法制副校长等。近年来,工读学校提出并构建了“青少年教育保护中心”和“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中心”,进一步拓展了工读学校教育对象和服务功能,在普通学校帮助和矫正“问题学生”和综合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系统工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5.工读学校的教育效果
工读学校的发展历史表明,它对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帮助那些有心理行为障碍的学生使他们顺利实现社会化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0年多来,工读学校毕业生11万余人,目前在校生9千余人,校外辅导生约两万人。这些学生入学前大部分都是问题少年,工读教育使他们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成为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