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孩子吃上不营养餐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在美军完全占领期间(1945年9月至1952年4月),日本进行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全方位的民主改革。
1947年,美军总司令部指示实施学校午餐。当时,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奶粉,美国援助了小麦粉。这是日本中小学大规模供应营养午餐的开始。
1954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学校给食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育以及谋求国民饮食生活的改善”。学校午餐所必要的设施、设备、人工费和部分食物材料费,由国家和地方自治体共同负担,学生的父母只支付食物材料费的50%。
作为战败国,当时日本的财力极度匮乏,但政府仍然克服种种困难,保证在中小学生的午餐中供应一杯(200~300毫升〕牛奶,并使普及率达到90%,占全国饮奶量的19%。同时,日本政府具有科学意识,推广营养午餐,即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科学配制营养餐,并要求每个孩子如数吃下。
半个世纪过去,日本的上述非凡举措已取得惊人效果,国民体质大为改观。据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健康之友》杂志介绍,1970年与1935年相比,日本12岁和15岁少年儿童的身高,分别增长9.3厘米和6.2厘米,改变了日本人身材矮小的历史。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称赞日本说:“没有比这项投资更重要的了,那就是把牛奶送进儿童、青少年的嘴里。”
令人感慨万千的是,日本作为战败国能做到的事情,中国作为战胜国为什么做不到呢?并且是半个世纪之后依然难以做到!
请问,今日之中国,有多少中小学生能每天喝上一杯奶呢?又有多少孩子能吃上营养餐呢?营养餐不等于大鱼大肉,而是科学的合理配餐,这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需要。
2000年1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新发现——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以下简称《新发现》),这是由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推出的第一部中国少年儿童发展蓝皮书。
《新发现》报告中的两组对比的典型数据:
1.1995年全国中小学生健康调查显示:
7岁中国男童营养不良率为22.50%,日本仅为0.06%;14岁中国女童营养不良率为40.77%,日本仅为0.09%。
2.中国12岁男孩与日本同龄男孩相比,身高矮7.2厘米,体重低8.9千克。
《新发现》称,据不完全测算,少年儿童营养不良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每年至少296亿元。可是,它对中国未来国力造成的重大隐患,又何止千万亿元?甚至可以说,这是用金钱难以估算的损失与危害。
1990年起,中国确定每年的5月20日为全国学生营养宣传日。
1999年,中国卫生部与12个部委共同制定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并报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关营养问题的国家级纲领文件。‘扩大实施大豆行动计划,实施奶类行动计划,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学生营养餐。”这已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然而,如果没有切实有力的保障机制与措施,任何美妙的计划都难以变成现实。
北京市学生营养协调促进委员会一位副主任曾说,别的国家是投入大量补贴,或提供低价原料,来支持学生营养午餐。可是中国很少投入却还要收税,这营养午餐怎么保证?
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许多企业涉足学生营养午餐,可哪家企业不是为了赢利?学生营养餐一旦成了赢利项目,不仅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其质量风险也成倍增加。于是,媒体频频报道的学生中毒事件,大多与所谓的营养午餐有关。如2003年发生的辽宁海城数千名小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3月19日,辽宁鞍山市海城3936名小学生和260名教师,分批集体饮用该市一家公司生产的“海乳营养学生奶”,当即出现不良反应。经专家调查证明,2556名小学生出现的中毒反应,是饮用豆奶所引起的。在此案调查中,又引出2002年9月辽宁凌源市17所中小学的学生饮用豆奶发生中毒的事件,豆奶厂的厂长、副厂长等三人被刑事拘留。
推广学生营养午餐是国家投资未来的一项重点基础工程,也是保证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应当由国家和学生家庭共同负担。当然,中国人口太多而财力不足,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可是,1954年的日本不比今日中国困难吗?
如果,我们真的认定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非常重要,而且刻不容缓,还会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呢?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在美军完全占领期间(1945年9月至1952年4月),日本进行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全方位的民主改革。
1947年,美军总司令部指示实施学校午餐。当时,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奶粉,美国援助了小麦粉。这是日本中小学大规模供应营养午餐的开始。
1954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学校给食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育以及谋求国民饮食生活的改善”。学校午餐所必要的设施、设备、人工费和部分食物材料费,由国家和地方自治体共同负担,学生的父母只支付食物材料费的50%。
作为战败国,当时日本的财力极度匮乏,但政府仍然克服种种困难,保证在中小学生的午餐中供应一杯(200~300毫升〕牛奶,并使普及率达到90%,占全国饮奶量的19%。同时,日本政府具有科学意识,推广营养午餐,即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科学配制营养餐,并要求每个孩子如数吃下。
半个世纪过去,日本的上述非凡举措已取得惊人效果,国民体质大为改观。据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健康之友》杂志介绍,1970年与1935年相比,日本12岁和15岁少年儿童的身高,分别增长9.3厘米和6.2厘米,改变了日本人身材矮小的历史。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称赞日本说:“没有比这项投资更重要的了,那就是把牛奶送进儿童、青少年的嘴里。”
令人感慨万千的是,日本作为战败国能做到的事情,中国作为战胜国为什么做不到呢?并且是半个世纪之后依然难以做到!
请问,今日之中国,有多少中小学生能每天喝上一杯奶呢?又有多少孩子能吃上营养餐呢?营养餐不等于大鱼大肉,而是科学的合理配餐,这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需要。
2000年1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新发现——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以下简称《新发现》),这是由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推出的第一部中国少年儿童发展蓝皮书。
《新发现》报告中的两组对比的典型数据:
1.1995年全国中小学生健康调查显示:
7岁中国男童营养不良率为22.50%,日本仅为0.06%;14岁中国女童营养不良率为40.77%,日本仅为0.09%。
2.中国12岁男孩与日本同龄男孩相比,身高矮7.2厘米,体重低8.9千克。
《新发现》称,据不完全测算,少年儿童营养不良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每年至少296亿元。可是,它对中国未来国力造成的重大隐患,又何止千万亿元?甚至可以说,这是用金钱难以估算的损失与危害。
1990年起,中国确定每年的5月20日为全国学生营养宣传日。
1999年,中国卫生部与12个部委共同制定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并报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关营养问题的国家级纲领文件。‘扩大实施大豆行动计划,实施奶类行动计划,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学生营养餐。”这已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然而,如果没有切实有力的保障机制与措施,任何美妙的计划都难以变成现实。
北京市学生营养协调促进委员会一位副主任曾说,别的国家是投入大量补贴,或提供低价原料,来支持学生营养午餐。可是中国很少投入却还要收税,这营养午餐怎么保证?
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许多企业涉足学生营养午餐,可哪家企业不是为了赢利?学生营养餐一旦成了赢利项目,不仅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其质量风险也成倍增加。于是,媒体频频报道的学生中毒事件,大多与所谓的营养午餐有关。如2003年发生的辽宁海城数千名小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3月19日,辽宁鞍山市海城3936名小学生和260名教师,分批集体饮用该市一家公司生产的“海乳营养学生奶”,当即出现不良反应。经专家调查证明,2556名小学生出现的中毒反应,是饮用豆奶所引起的。在此案调查中,又引出2002年9月辽宁凌源市17所中小学的学生饮用豆奶发生中毒的事件,豆奶厂的厂长、副厂长等三人被刑事拘留。
推广学生营养午餐是国家投资未来的一项重点基础工程,也是保证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应当由国家和学生家庭共同负担。当然,中国人口太多而财力不足,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可是,1954年的日本不比今日中国困难吗?
如果,我们真的认定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非常重要,而且刻不容缓,还会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呢?
前一篇:我真担心北京奥运会会场痰迹遍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