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补4.23】读书路上,分享是为了不孤独

(2016-05-09 10:55:13)
分类: 谈谈小创作

读书路上,“分享”是为了不孤独

文 | 叶萱


      虽然这是个让自己都感觉挺不好意思的称呼,但有时候还是得承认,我是个“作家”。

      比如,新书签售现场,看着那些坐火车或汽车千里迢迢赶来的读者们,我都有一种特别对不住大家的感觉——促使大家跋山涉水而来的,不过是一份自文字中延伸出来的共鸣与情谊,是应当好好说声“谢谢”并坐下来谈谈心得与感触的。可是,每次签售环节匆匆,交流时间最长也不超过半小时,能记住的,不过是“签个名吧”“合个影好吗”“快快快”……

      直到那次在北京雨枫书馆——一间女性阅读主题的独立书店——我的编辑放弃了以往书展签售的人海模式,转而筹备了一场小型的读者见面会。到场不过三十余人,其中有我的亲密读者,也有“雨枫”的老会员,都是有着日积月累的阅读习惯,并愿意在周末的下午拿出休闲时光赴一场文字的约会。

    


      那天,我们用一下午整整三小时的时间畅所欲言地聊天:从我个人写作新书的心理动机,到同类图书的关注角度,再到“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主题讨论,渐渐扩展到女性社会问题探讨……我们终于,还是把一场“新书发布会”,活生生搞成了“阅读分享会”。

      可是,再没有比这更幸福的偶遇了。

      是从那天起,我和我的编辑渐渐成为若干独立书店的常客——我们决定借助身为一个“作家”的原有凝聚力,以作品为媒介,常常与不同城市里热爱阅读并有交流愿望的读者们相聚。

      从此,我们跨越千山万水的相见再不仅仅是为了签售多少册图书,而是为了坐在一起,诚心诚意聊聊那些与读书和生活有关的事。


      其中最温情的一场在济南。

      那是2013年夏天,写作亲子随笔集《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过程中,“叶萱书友会”与本地一家时尚杂志合作,举办了一次亲子分享会。分享会地点是在一间咖啡馆,老板专程准备了精致的茶点。坐在一起的,有新妈妈、准妈妈,也有单身的老读者。我们一起喝茶、吃点心,以一本新书为引子,说说养孩子的过程中,那些辛苦与欢乐。

      我抛砖引玉,先分享一点带孩子们阅读的粗浅心得。然后就有读者絮絮谈起孩子太喜欢认字而不喜欢看绘本上的图画,或是三岁小宝甫进入幼儿园时妈妈比宝宝还焦虑怎么办……那天,邀请到现场的早教专家亦是我好友,我们欢笑阵阵,我们茶香氤氲,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学到更多的沟通技巧、预见到更富有挑战的未来,也相互启发着体会到更多为人母者的满足。

      是的,那一晚,新书是桥梁,我们谈的是市井。然而作为这尘世烟火中的个体,我也是在那天决定,要把这个亲情系列一直写下去——为那些爱书的人,更为那些爱生活的人。


      最热闹的一场在青岛。

      2015年秋天,我们再次以“叶萱书友会”的名义,在一间由民居改建的、并不大却文艺范儿十足的独立书店“繁花·我们图书馆”举办读者分享会。“繁花”的空间小,十几个人就已经快要把客厅坐满。但那真是我有史以来做过最有趣的一次分享会——一群热爱读书的读者,以及偶然路过、随机倾听的读书人,我们从畅销书和传统文学的意义开始聊,渐渐演变到他们彼此对于选题表达、纸媒危机、文学评奖等问题的热烈讨论。后来,当我开始觉得自己俨然就是分享会主持人的时候,场内参与热议的人群已经横跨60后、70后、80后、90后四个年龄层……

      也是在那个晚上,我听到许多中肯的建议,学到许多新知识,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说了许多在书里都未必敢说的真心话。倾听与倾诉在这时已经变成默契勾连的形式,不分伯仲,彼此激发。


      也常有种种感动。

      比如,通过“叶萱书友会”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微博联接在一起的读者们,也渐渐在互动中变得越来越熟稔。他们自发成立了书友会聊天群,时常有人推荐好书,也有人发来不错的书评,而离得近的几位,还每年帮忙做一次义卖——我用折扣价买进自己的书,再签名并写上你想要的赠言,以原价卖给你,所得收入用以赞助几个微小的爱心项目。这样,姑且就算是“叶萱书友会”里的你和我,一起做的一点小小善事吧。

      钱不多,是个心意。

      就像我也未必写得多好,但你仍然在这里,给我关注的目光、温暖的支持。

      我们是因为写作与阅读认识彼此。然而信息是可以无限交互的,所以,“分享”的意义,或许就在沟通过程中,你和我,都可以看见更大的那个世界。

      写作是件辛苦的事,然而好在有你,我从来都不孤独。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谨以一个仍然稚嫩但足够真诚的作者的名义,谢谢所有读书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