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博客主办的“单翼也飞翔·文学原创大赛”邀请我做评委,我欣然接受。这个文学大赛办得很好,关注与关爱残疾人一直是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凤凰网持久坚持的工作,在此,我感谢凤凰网为残疾人举办这样一个活动。几年前我从事新闻工作,常常关注残疾人的生存境遇,很多自强不息的残疾人给予我太多感动,我为他们勇于向命运向生活挑战的精神所折服,有些时候面对他们,我这个四肢健全的人都会自叹不如,他们不是生活中的弱者,更不是精神上的弱者,而是真正的强者。通过这次的活动,在阅稿时我又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在凤凰网博客编辑推荐的几篇文章中,有两篇跃入我的眼中,一篇是作者燕炼的散文《梦寻维纳斯》,另一篇是范子盛的散文《看,那光》。
我从燕炼的散文《梦寻维纳斯》中看到了深深的祝福感,正是作者这种美好的情感,让他的这篇散文充满了诗意的效果。燕炼无疑也感受并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自觉地强化了自己的散文的抒情性或诗意性,当然,他散文中的诗意性或抒情性是通过平静的叙事循序渐进地呈现出来的,而不是通过直接的主观方式赤裸裸地表现,所以他的这篇散文具有深沉而内敛的显著特点。殷谦想说的是,这篇令人喜爱的散文,它的诗意性和抒情性来自于作者对生活最朴素、最简单的态度,作者可以从一些小到“微不足道”的事情里感受到无限的满足和巨大的欢乐:“时间是一把利剑,它可以斩断你甜美的幸福,也可以削去你‘无尽’的痛苦。生活是多彩的,每个人对它的理解与追求也各有不同,因而人们很自然地就习惯谈论起强者与弱者来。我以为,强者和弱者的区别并不在于面对绝境他是否有过绝望,而在于绝境逢生后去如何寻找新的支点,直面更多彩的人生。”
是的,磨难是一面反光镜。你可以用这面镜子回溯走过的路程,翻检记忆的碎片,从曲折、坎坷、是非、正误、成败之中校正人生的罗盘;磨难是一座桥。人生旅途有许多沟沟堑堑。有了这座桥,你便可以顺利跨越一道道沟壑,进入人生的理想王国,进入金碧辉煌的人生终点站;磨难使你懂得珍惜友谊。在磨难之中,那怕只投来一次鼓励的眼神,你也会获得无穷的力量,产生强烈的生之欲望。从此,你懂得了活着的意义。你要对爱心报以爱心。当然,你也会对讪笑、脾睨、麻木、冷漠不屑一顾。
燕炼的叙事面对的是人世间的坎坷和艰难。他将这些升华为一种充满无限暖意的人生感受,而并不是把苦难置换成“恨世者”的敌意和冷漠。面对这样的生活境遇,燕炼的散文重点强化的是那些陷入考验情境的人们,以及他们身上的那种坚强的精神。从《梦寻维纳斯》中我们可以看到,更让燕炼感兴趣的是那些在困难的境遇里仍然热爱生活、自强不息,仍然会有的幸福感和欢乐感的残疾人:“此刻的我已完全陶醉在一种极度亢奋的情绪中,还无暇去顾及那么多的今后与将来。出了病房来到院外,暖融融的太阳照在身上,缕缕轻风拂面吹过,我贪婪地吮吸着清新的空气。道路两侧,柳枝吐绿、桃李芬芳,还有那一丛丛的紫丁香,一只蜜蜂落在花瓣里,浑身沾满了花粉,然后急速飞去。我把鼻子凑进那花瓣,闻到的是一股醉人的馨香。”
磨难对真正的强者来说是一笔人生财富,它把强者的人生意志砥砺得更加顽强。有了一次次磨难砺石的磨炼,你便会增加一份份战胜凄风苦雨、冷霜冰雪的力量,去创造你的价值,辉煌你的人生。磨难使强者认识了真正的人生,真正的人生需要磨难,因为他们知道,没有磨难的人生是空白的人生。因为磨难以它的冷峻和残酷使强者的命运得以升华,显得更加睿智,深邃,丰富多彩,婀娜多姿,花枝俏,硕果累。因此他们感受磨难。可以这么说,殷谦读到了一篇非常好的散文,《梦寻维纳斯》真诚、朴实,令人感动。
范子盛的散文《看,那光》同样是一篇非常好的散文,他的散文同样具有诗意性和感染力。作者的这篇散文是采取自传的形式,按说从题材性质上看,这种传记式的散文很容易流于模式化和空洞,是比较难写出新意来的。可是范子盛却不然,他用深情的文字来写生活,用有情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不仅写得有声有色,而且写得很感人肺腑。散文《看,那光》仿佛春风送暖,春日载阳,能够激发我们介入生活的活力和热情,能够点燃我们对生活的爱意,能够给我们的内心带来温暖和光明。
可以看出范子盛也注重在写作上营造诗意的效果,与燕炼的散文迥异的是,他的散文的感染力和诗意性更多来自于散文所表达的充满道德意味的主题内容,来自于自己真诚的心情态度,也许在范子盛看来,散文的写作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写作形式的问题,而是本质上与人的伦理境界和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精神现象。
范子盛写这篇散文着重表现的是他为爱而表现出来的利他的精神、乐观的态度以及坚韧的意志,更是他内心的爱意和善念,是他的这种在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的情怀和态度。作者强调爱的价值,是因为他认为一个社会应该把追求人类的幸福当作根本目标,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把爱当作行为原则的核心内容,当作乐观的昂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理念。
显然,范子盛的写作态度在这样一个价值变构的消费主义时代,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在殷谦看来,希望和爱永远是构成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作者把爱当做自己写作的伦理基础,这就赋予他的这篇散文以强烈的感染力和内在的价值:“爸爸妈妈非常地爱我,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最伟大的父母,尽管我的身体是那样的不行,可是他们却不放弃我,他们仍然希望我能够有美好的将来。”;当朋友问他“你的人生动力是什么?”时,他这样写道:“我的动力就是爱,是父母的慈爱和良好的教育让我成长的。”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在散文《看,那光》,他这样写道:“我因为身体残疾生活和行动极不自如,因而愁苦也多。可是每当我情绪低落之时,想到这句话,就觉得加添了力量。”我觉得这其中充满着一种自信、自觉的并富有力量感的创造和追求光明的精神。
记得我在一篇题为《短章》的散文中说过这么一句话:“没有高不可攀的山峰,既然有山峰就会有人攀。要说一个人一生中最难征服的困难,就是自己的自卑和懒惰。因为自卑所以我们无力争取,望洋兴叹;因为无力争取,所以会更自卑。了解自己的无知而又不奋起的人,是不幸中的不幸,他们的不幸自己感觉不到,就更为不幸。这样的人认为生活是一种负担,总是入彷徨、郁闷。知己而又能省己,有勇气冲破枷锁的人,才是自由鸟。远方的诱惑战胜了天性的怠惰,使翅膀在风雪中接受大自然的洗礼,身心在跌打中刚强,在品味到一种美好的过程后就会迈向希望的高峰。”
殷谦想这正是范子盛的散文《看,那光》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此,我祝福范子盛,希望他生活得美好,在写作上也能迈向他所希望的高峰。
殷谦2009年4月13日于武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