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殷谦:又是一年“情人节”

(2007-02-13 16:45:46)
标签:

情人节

情夫

世风

卡拉ok厅

殷谦

分类: 午夜闲话
    若问2月14日是什么日子,不仅孤陋寡闻者如我,就是现今多数中年以上的国人,恐一时也难以作答。但倘若你此时或随便何时就问于中学生或大学生,相当的人能脱口而出:“情人节”。
    这些年,有关“节庆”及“习俗”的“西风东渐”之势,的确让人生出“这世界变化快”的感觉。过生日吹蜡烛吃蛋糕早已普及为大众时尚,那缀着星星点灯的圣诞树,一到时间,已在越来越多的地方矗立闪烁起来,有熟知世风者言,现今最新潮、国人最热衷的已是“情人节”了。
    对于类似的“西风东渐”或是“东风西渐”,确实不能一概简单否定或盲目喝彩。有些东西,能够在本土以外的地方移植、流行自有它的道理。比如,过生日吃蛋糕比我们传统的吃“长寿面”或大操大办“生日宴”来得雅致、简约,且显出仪式化的正儿八经。但是,对情人节正流行的说法,却难免存有一些疑惑。
    首先,对西式情人节的内涵、过去以及国人是否在依样画葫芦,实在不甚了了。其次,何谓“情人”或者说哪些人过这个节,也弄不太明白。依国情常理,婚前的男友或妇友才算情人。翻看辞典,“情人”的正规定义是“相爱中的男女的一方”。但你若这样去释义,定会立即遭到讥讽,说你书呆子气,落伍了潮流。
    细一想,如此解说“情人节”是有些迂腐且远离现代。比如,时下许多彼此以“情人”相称或以“避孕药人”身份相厮混的男女,似乎并非皆为“未婚”或“婚前”之男士女士。这档人是否真的在“相爱”或“相恋”,也只有天晓得。又如,在一些畅销小说中,情人故事或情人生活场景等等,已成为必有、充斥而近于泛滥的内容,而且,这其中的情人概念,几乎一律地限定为情夫与情妇。相当数量的所谓爱情题材作品,实已演变为情人题材或径直叫“婚外恋”、“多角恋”故事。
    情人节是否已引进流行且不管它,情人一词的流行却是无疑的。想想看,打开电话或音响,“梦中情人”、“靓丽情人”立时冲击视听;影院、卡拉OK厅有“情人包厢”;酒楼、餐厅有“情人雅座”;商店里卖“情人手表”、“情人套装”,一临2月14日,更有种种花样的情人节购物大派送活动……在一些经营者眼里,恨不得天地皆为情人一统,因为,无论哪类消费者,很多人一遇“情”便立时变得手脚大方起来。于是,情人和情人节的“价值空间”被得到全方位和多元化的开发。
    另一个无疑,如上述将情人这定义为“情妇”、“情夫”的流行。这种概念融通或置换式的流行,在创作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已由“隐性”走向“显性”。未婚恋人有被逐出情人范畴的趋势,情人一词有了专门而特定的指归,兼具挑色的艳丽和感观的浪漫。不言创作,报载,在上面那些属于情人的场所,拥坐的并非都是相爱中的男女,且有的人只是在这里面做“游戏”和“交易”,其过程和实质往往与“情”无涉。更有一些钱包暖和、“感情丰富”的男士,居然把拥有多少婚外恋情人,作为炫耀于人的资本了。
    大约有干涉隐私之嫌,世人对此类“情人话题”似乎多不置可否。然而不少与上述“流行”相关联的人与事,已涉及到世风和伦理价值观念,并不全然属于私生活的范畴,何况它对社会和青少年已产生的某些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既如此,我们怎能视而不见、不予理会呢?
 
 
                                            2007年2月13日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