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微电影《大雨》观感之二:释放并相信正能量(2012年旧稿)
(2016-01-27 10:38:26)
标签:
文化微电影大雨影评 |
分类: 影视评论类——文章列表 |
系列微电影《大雨》之《等待陌生人》,讲述的是公司老板刘爽在单位加夜班,赶上因雨交通堵塞,便放弃回家,在公司过夜。刘爽环顾自己的公司,看到吃的喝的用的都很齐备,决定打开大门,为困在外面的人提供免费住宿。女孩王娟第一个来到公司,但出于对陌生人的提防心理,两人闹了误会和笑话。第二天醒来,她看到了满屋子留宿客。最终,王娟相信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
看了这部微电影,让我想起了“7-21北京特大暴雨”时,滞留在首都机场的旅客达8万多名,滞留乘客的微博引发众多素不相识网民的关注和转发。随后,北京一些市民微博发起“双闪”行动,主动搭载暴雨中回不了家的行人回家,众多有车一族积极响应,第一批30辆私家车在望京奔驰大厦楼前集合,一路开着“双闪”信号灯奔赴机场接客。路上陆续有车加入爱心车队,到达T3航站楼时车辆达到50辆左右。但是,这样一个爱心群体,在到达首都机场义务接人的时候,也不同程度地受到误解,不少人不敢上他们的车,怕他们是骗子,更怕他们是图谋不轨的人。
影片中的刘爽,为了释放自己的爱心,可谓不厌其烦。自己发出的助人微博,在被转发几万条之后,依然没有回应,他有些着急,甚至有些不可理解。当有网友让他“发个照片传上来”的时候,他特意把房间环境归置一下,然后很认真地拍下照片,发到网上。而女主人公王娟,被大雨困在地下通道,凄风冷雨中好不容易等来一辆自称“顺道”的汽车,可正当她想拉门上车时,车主一句“1000块钱”的要价,一下子使她刚热起来的心重归冰冷。当她循着刘爽的微博找上门来的时候,“求助”之强烈与“防范”之敏感集于一身,身心都处于十分脆弱的境地。而此时的刘爽,似乎在为好不容易等来的一位求助者而欣喜不已,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在为客人“弄点吃的”时,手握刀具时的神态,已经使王娟的大脑里闪回了无数的凶杀场面。当刘爽的解释还不足以让王娟放下心来时,新的求助者接连到来,终于让王娟相信了,对面的男人是个可以信赖的好人,他的助人行为是真诚的。
“这是一个正能量爆发的雨夜,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更加心心相依。”这句话,是“7-21北京特大暴雨”之夜微博上最为经典的语言。灾害到来时,社会涌现出的爱心和义举,让没有经历过大灾的人们,有些出乎意料。可以理解的是,当“为了钱可以不惜一切手段”等社会负能量并不鲜见、为害现象屡屡被曝光时,对于这么多好人、好心的突然出现,“出乎意料”肯定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流动体,好人、好心从来没有因不被理解而消失。“感情上若习惯防备,寂寞就多一道墙围”,好人们释放正能量,求助者也要相信正能量,心心相依才成为可能,社会和谐才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