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微电影《大雨》观感之一:反差的震撼(2012年旧稿)
(2016-01-27 10:34:31)
标签:
文化微电影大雨影评 |
分类: 影视评论类——文章列表 |
由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和新浪网共同推出的系列微电影《大雨》,现已正式上线。该部作品依据发生在“721”大雨中真实感人的事迹创作而成,每集一个故事,独立成篇,共十集十个故事。今天,我把第一集《老姚的北京》细品了两遍之后,觉得有话想说。
电影主人公老姚,是一名普通环卫工人。在7月21日大雨中,老姚捡到10块被大雨冲走的车牌。之后几天,他一直在捡车牌的地段守候寻找失主。找到失主后,还要按规矩办事,验证、签字才能领走车牌。尽管生活拮据,但他不收一分钱感谢费。本来,这是一个很平淡的故事,但是在看过这部10分钟左右的作品后,观众的心却被深深地震撼。而震撼,主要来自于作品带给观众的反差效应。
第一个反差,是事与人的地位反差。环卫工人,在人们心里处于怎样“不起眼”的地位,想必不用笔者多说。可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人,却做出了许多自视高贵者做不出来的事。影片中的一个细节颇能说明问题:第一个领车牌的司机,因为害怕被老姚“讹钱”时狮子大开口,在驾驶室取驾照时,故意把钱包里的钱取出藏起,只留下100元,以便让老姚讹不到什么。因为在他以及许多人的心目中,像老姚这样的农民工,抓住这样的机会,一定会狠狠敲上一笔的。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老姚竟根本不提酬金的事。
第二个反差,是事与人的境况反差。老姚的儿子说:这钱又不是您主动要的,人家主动给,您为什么就不要呢?看看咱这日子,哪儿不需要钱?确实,父子俩在京打工,穷得家徒四壁。主动“挡财”的老姚,恰恰是最需要钱的人。
第三个反差,是事与人的经历反差。老姚虽然是一个普通环卫工人,却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共和国功臣。在部队服过役,荣获过军功章,直到现在,他还有着很深的军人情结。在不少人看来,这样的人即使不吃老本,也应该是坐拥一定的回报,安享晚年了。可是老姚不仅兢兢业业做他的环卫工,而且从贴小广告的人都怵他几分这样的情节来看,他管的事还远不止本职的环卫工作。毫无怨言守井口、发还车牌这样的事,与共和国功臣奇妙地联系在一起,无法不让人心动。
当然,几个反差,远不是作品打动人心的全部。观众能有兴趣把这样一个平淡的故事看下去,有赖于创作者许多匠心独具的神来之笔。不能不说,虽然只是“微电影”,但其表达却完全是电影化的——充分调动各种叙事方式,有实写,有虚写,给观众留下不少想象、品悟的空间。尤其是一些细节的设计,非常巧妙而意味深长。比如电影开头,大雨将至的阴沉背景下,一滴雨点恰好落在老姚的烟袋锅里,预示着这场大雨必然要与烟袋锅的主人产生联系;再比如,在一组闪回镜头中,繁华的都市、种种不文明的脏乱差、老姚叼着烟袋注视这一切的忧郁眼神交替出现,非常切题地点出了老姚与北京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还有影片结束时,“老姚”的人物原形出现在画面中,向人们讲述着自己的所思所想,又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强烈的“真实”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