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游纪念品全国“大同”的尴尬如何化解

(2014-10-16 17:50:57)
标签:

财经

旅游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国庆假期,各大景区迎来旅游商品购物潮。这些商品本应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然而不少游客却发现,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有网友表示:“到景区买商品还不如去义乌,那里应有尽有。”(《人民日报》10月7日报道)

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到底有多大,很难算的清。因为这个领域可供开发的余地非常大,变数也很多。如果说处于温饱时期的国民,对旅游、对纪念品还局限于“当不了吃喝,不会有人买”的认识阶断,那么如今还持有这样的看法,就实在有些落伍了。从上述旅游纪念品全国“大同”的尴尬来看,我们对文化含量较高的旅游纪念品远没有像物质消费品那般重视,更谈不上细致的纵深开发了。

旅游纪念品该卖些什么?旅游纪念品不同于其它产品,其最大的特异之处在于,它一定要集标志性、民俗性、实用性、创意性、便携性于一体,而且用料、做工要考究,定位也不能以“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式的高档为主。近年来,在我国不少旅游景点,当地农民自产自销的那些“土玩艺儿”,反而很受游客欢迎。这说明,这些“土玩艺儿”虽然未必能达到创意的高度,但是却可能在标志性、民俗性、实用性等方面,得到了游客的相对认可。

旅游纪念品市场应该如何做大?旅游纪念品全国“大同”这样的事,最令人不解之处在于:是有能力开发者忽略了这个市场,还是国家政策法规上有欠缺?遏制了来自社会的创造力?有什么办法能尽快补上这一课?

笔者认为,开发、做大这个市场,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产业化潜力比较大的项目上。比如当地的风味食品、特色小商品等。而把这些东西开发成旅游产品,而且还要原汁原味不走样,也并不容易。比如,真空包装的北京烤鸭,虽然被当作旅游产品在卖,可是由于不具备烤鸭店内真正的品尝条件,游客买了只能当烧鸡那样啃,风味效果出不来,其作为“旅游产品”的价值就要打折扣。所以在具体开发过程中,光听特产技师的恐怕不行,光听旅游人士的恐怕也不行,这需要旅游、生产、商业等相关人士共同探讨。从技术上来说,只要真正重视,真正投入,真正下足了功夫,并非一定无法解决。

再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政府虽然不能直接开发或简单干预这个市场,但是利用政策杠杆来鼓励、引导、协调社会力量来开发,保障市场环境,保护开发专利,却应该有所作为。

当前,在全国都在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少城市还在推崇文化立市,而文化与产业相结合的旅游产品,本应成为重点开发对象。而从目前的问题根源来看,只有走出开发起点低、产业资源散乱无序的状态,旅游纪念品全国“大同”的尴尬才能真正化解。这需要业内人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公共服务的相关支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