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更正户籍信息为何难于上青天

(2014-04-10 21:36:35)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出生在乐清,工作在平阳、苍南的胡公藏,多年来一直被自己的“年龄”困扰着。他自称,30年前由于一个笔误,他的出生日期被登记小了5岁,这给他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此,10年间他搜集整理了自认为足够充足的证据,期待有关部门给予更正。然而工作人员告诉他,按照相关条规,他的“证据”不符合规定,因此至今也没有得到纠正。(《温州都市报》4月5日报道)

户籍信息更改难,是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对户籍管理部门负面评价最高的现象之一,有的比胡先生的遭遇更为可怕。在陕西,有人因服刑而迁移户口,刑满后户口被迁回原籍,在当事人毫无察觉、公安局内部转移户口的过程中,当事人从“未婚”变成了“已婚”,导致自己想结婚却不能领结婚证。这样一个错误,竟让当事人奔波十多年也得不到解决。

如果属于年深日久的错漏,更正较难人们也相对能够理解。可是现在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一些完全属于户籍管理部门出错,当事者及时发现、马上要求更正的,竟然也比登天还难——改变户籍信息需要公民提供的手续,要求之苛刻,几乎到了“朝着柳树要枣吃”的地步。当事人面对这样的要求,多数处于“打死也凑不齐”的无奈之中。户籍信息更正为何这么难?最容易理解的原因是,户口捆绑着利益,户籍管理有着防不胜防的漏洞,与其花费精力去逐一辨别你是正常合理的更正,还是恶意占有户口利益,不如把更正的门槛越抬越高,管理部门省事省力。

这种粗放管理模式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好人的正常要求被广泛忽略,而居心不良者的恶意要求照样堵不住。因为这种“省事省力”的做法,容易混淆“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界线。众所周知,与普通百姓的正当要求被忽略相对应的,是类似“房姐”龚爱爱这样的人,却可以通过世人难知的方式,不仅可以随意更改户籍信息,甚至可以搞到多个户口。

仅以《浙江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及相关配套文件来说,可以证明真实户籍信息的,除“一般包括”的证据之外,还有“其他”能够证明的材料同样可以作证。但是对于“其他”的理解,到了派出所办事人员那里,却有了很大的弹性,而且只有他的理解,才决定着材料的有效性。这就必然导致“给你办符合规定,不给你办也符合规定”的裁量权过大弊端,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

在“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已深入人心的社会背景下,“户籍信息更正难”现象却与此完全背道而驰。像“出生证明”这样的条件,许多中年以上的当事者根本拿不出来。而人性化的审核,是对不同当事者采取不同审核方案,设置既严格又灵活的把关程序,把关者负有调查甄别责任。像上述胡先生这种情况,审核者如果能够深入胡先生家乡,实地调查走访,就能很容易搞清真实信息。据此做出更正,既大大方便了当事者,自己也减少了承办风险,为什么不在审核机制上做出相应改革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