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黑名单 早建早好
(2013-08-15 02:17:46)分类: 时事评论类——文章列表 |
近日,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受国家卫计委委托,该协会已正式启动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在公示考核结果的同时,医生“不过关”的原因也有望对社会公示。这意味着,在两年一次的考核中,因医德医风问题未通过考核的医生将被列入“黑名单”。(《京华时报》8月11日报道)
在我们的印象中,由行业协会出面“抱团维权”的数不胜数,而公开谴责行业败类、并致力于遏制会员不法行为的,并不多见。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医师协会自“产科医生拐卖婴儿案”不久,相继在官网发表三篇文章,谴责拐卖婴儿的犯罪和医生收取药品回扣行为,呼吁全国医生加强自律。可能正是看到该协会的规范及专业影响力,国家卫计委才委托该协会,正式启动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如今,只要打开网页,不请自来的“名医”信息让人眼花缭乱。可是你如果真想看病寻医,想辨别一些“名医”的真假,查验一些医生的执业操守,却比登天还难。陕西富平县产科医生拐卖婴儿案,其恶劣程度謦竹难书,当事医院的管理乱不堪言,不仅给医生群体、医疗行业抹了重重的一道黑,更使人们看到了甄别或防范这些恶魔之重要。
群众的需求,本该就是政府的职责。建立医生“黑名单”,既体现了对群众呼声的有效回应,也对医疗单位的强化管理提出了新挑战。而其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医师定期考核“不过关”的原因也要对社会公示。按照常规,医师的定期考核分为两大部分: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业务水平测评由考核机构负责;而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由医师所在单位负责,考核机构复核。如果只公布结果,不公示原因,不仅会掩盖许多评定过程存在的问题,比如因评定态度不认真,或者别有用心,导致评定结果的形成理由见不了阳光;更由于公示的范围所限,即使“见不了阳光”,也得不到监督和纠正。
不难想象,建立医生“黑名单”的最大阻力,只能来自一些医生和其所在的医疗机构。不难理解的是,来自医疗机构的反对,除了上述评定态度不认真或别有用心导致评定理由见不了阳光外,还有因为考核资料缺少积累,监管手段难以服人,对考核的客观性心里没底;而来自医生的反对,更多是万一进入“黑名单”,对自己执业生涯无可挽回的致命影响。说来说去,医疗机构怕的是管理创新,医生怕的是自我约束。而这样的两怕,正是当前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黑名单”不是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倒逼机遇吗?
有网友认为,应该把医术高、医德好的“红医”与那些缺德的“黑医”一并公布,建立一个面向大众的权威导医榜。但我认为,名医之“名”不应该是评出来的,而是通过患者口耳相传,积累信任而产生的。所以,执业医师定期考核情况的公布,还是只限于“过关”或“不过关”、不过关者要公示原因就可以了。面向大众的权威导医榜,愿望不错,但是以“红医”的诱惑之大,想真正客观、权威起来,难度大得几乎不敢期待。
在我们的印象中,由行业协会出面“抱团维权”的数不胜数,而公开谴责行业败类、并致力于遏制会员不法行为的,并不多见。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医师协会自“产科医生拐卖婴儿案”不久,相继在官网发表三篇文章,谴责拐卖婴儿的犯罪和医生收取药品回扣行为,呼吁全国医生加强自律。可能正是看到该协会的规范及专业影响力,国家卫计委才委托该协会,正式启动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如今,只要打开网页,不请自来的“名医”信息让人眼花缭乱。可是你如果真想看病寻医,想辨别一些“名医”的真假,查验一些医生的执业操守,却比登天还难。陕西富平县产科医生拐卖婴儿案,其恶劣程度謦竹难书,当事医院的管理乱不堪言,不仅给医生群体、医疗行业抹了重重的一道黑,更使人们看到了甄别或防范这些恶魔之重要。
群众的需求,本该就是政府的职责。建立医生“黑名单”,既体现了对群众呼声的有效回应,也对医疗单位的强化管理提出了新挑战。而其中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医师定期考核“不过关”的原因也要对社会公示。按照常规,医师的定期考核分为两大部分: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评定。业务水平测评由考核机构负责;而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由医师所在单位负责,考核机构复核。如果只公布结果,不公示原因,不仅会掩盖许多评定过程存在的问题,比如因评定态度不认真,或者别有用心,导致评定结果的形成理由见不了阳光;更由于公示的范围所限,即使“见不了阳光”,也得不到监督和纠正。
不难想象,建立医生“黑名单”的最大阻力,只能来自一些医生和其所在的医疗机构。不难理解的是,来自医疗机构的反对,除了上述评定态度不认真或别有用心导致评定理由见不了阳光外,还有因为考核资料缺少积累,监管手段难以服人,对考核的客观性心里没底;而来自医生的反对,更多是万一进入“黑名单”,对自己执业生涯无可挽回的致命影响。说来说去,医疗机构怕的是管理创新,医生怕的是自我约束。而这样的两怕,正是当前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黑名单”不是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倒逼机遇吗?
有网友认为,应该把医术高、医德好的“红医”与那些缺德的“黑医”一并公布,建立一个面向大众的权威导医榜。但我认为,名医之“名”不应该是评出来的,而是通过患者口耳相传,积累信任而产生的。所以,执业医师定期考核情况的公布,还是只限于“过关”或“不过关”、不过关者要公示原因就可以了。面向大众的权威导医榜,愿望不错,但是以“红医”的诱惑之大,想真正客观、权威起来,难度大得几乎不敢期待。
前一篇:实名公开举报 谁在忐忑不安